- 時間:2021-11-15
- 來源: 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
農業保險是有效防范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的關鍵舉措和構建鄉村振興產業體系的關鍵一招。省農業農村廳將農業保險應保盡保和足額理賠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內容之一,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在服務農民增收、助力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全省建立了1049個鄉鎮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15788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室,搭建起農業保險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有效解決了農業保險“最后一公里”問題。今年以來,全省8個市州27個縣區的玉米、馬鈴薯等秋糧作物嚴重受災,廳工作組迅速奔赴各地指導抗旱救災,協調解決受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督促保險公司依法依規定損理賠,最大限度減少了農戶損失。
迅速部署,上下一心共同救災。旱災發生后,先后緊急召開了全省農業農村系統抗旱減災保豐收視頻會議和抗旱穩糧保目標暨三年倍增行動培訓調度視頻會議,要求各地加強技術指導,引導農民改種補養,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全力以赴保糧食生產目標、保脫貧攻堅成果目標。向受旱地區緊急下撥籌措救災資金,支持受旱地區開展改種復種,確保脫貧地區不出現規模性返貧。
緊急行動,深入一線指導抗旱。旱災發生后,工作組與保險機構人員一起趕赴旱情較重縣區開展災情查勘,實地掌握受旱情況。督促保險機構抽調農險專干,增加查勘設備,加大無人機及高精度遙感影響應用等措施提升災情快速查勘處置能力。協調保險機構緊急開辟綠色理賠通道,快查快處,快定快賠,加快旱災農業保險理賠速度,幫助農戶改種復種,切實降低農戶受災損失。
化解分歧,齊心協力定損理賠。針對政府部門與保險機構存在的理賠分歧問題,省農業農村廳多次召開會議,并聯合財政、銀保監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應對當前旱災農業保險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保險機構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依法依規確定賠付時段和標準,對因災絕收的玉米,嚴格按照“開花期—成熟期前”階段對應的標準進行賠付。要求各地保險公司、農業農村部門、農業專家、鄉鎮干部、村干部組成不少于5人的工作專班,對受災面積再核查、再認定,全力推進旱災農業保險賠付工作順利落實。
緊盯進度,全面落實賠付資金。為加快農業保險賠付速度,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財政廳、甘肅銀保監局等部門聯合召開農業保險工作聯席會議、農業保險工作座談會、受旱理賠工作調度會,協調解決旱災農業保險理賠問題,推動賠款及時到戶。同時組織黨員干部深入旱情較重的鄉鎮、村組,緊盯農業保險查勘、定損、理賠工作進展,并走訪受災農戶,詳細了解農業保險參保、理賠等情況,實地掌握災情理賠落實的工作進展。截至10月上旬,各保險機構已賠付旱災賠款5951.82萬元,賠付面積35.26萬畝,受益農戶5.27萬戶。其中旱情受災嚴重的環縣已落實賠款4202.28萬元,賠付面積26.6萬畝,受益農戶2.44萬戶。
今年以來,省農業農村廳全面推進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降費”,開設農業保險品種擴大至104個,實現簽單保費17.88億元,參保農戶171.55萬戶。至10月上旬,全省各保險公司已支付農業保險賠款11.65億元,受益群眾62.06萬戶(次)。農業保險讓農民吃下“定心丸”,在保障農民收益、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