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12-14
- 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秦州區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根本之策,通過“種植+養殖”一體化發展模式,在生態循環產業發展上做文章,不斷做強優勢產業,培育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為推動全區循環產業高效發展和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位于皂郊鎮楊灣村的天水豐緣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我區近年發展起來的生態循環農業企業,合作社下轄20萬只全自動化標準化蛋雞養殖場、1000余畝紅富士果園基地和一座有機肥生產廠三個經濟實體,這三個經濟實體將種植與養殖緊密結合,其中,豐緣蛋雞養殖場,除了現代化的雞舍外,還建有有機肥加工廠。走進養殖基地基地,幾乎聞不到傳統養雞場里刺鼻的味道。
“目前是打造一個循環產業,種植養殖加銷售,打造一個全產業鏈,養殖畜禽糞便,發酵成有機肥,再把它施到果園子里面,發展方向就是培育成無害化有機農業,通過這幾年的堅持,農副產品的品質,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天水豐緣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閆小剛說。
早在2014年,豐緣合作社響應國家政策,積極投入到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中,通過“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產業分紅”模式,利用扶貧貼息貸款政策,直接帶動周邊的楊灣、峽門、張董等9個村,71戶貧困戶320人實現了脫貧摘帽。榆林村村民劉國生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告訴記者,2015年,在合作社示范帶動下,他們家也發展起了果園產業,今年他家的3畝蘋果園和1畝櫻桃就收入了一萬多元。
“這兩年政府把我介紹到閆總的廠子上當飼養員,今年我和老婆兩個人干,一年的收入加起來10萬元左右,加上娃娃的,好著呢,后面想著掙點錢就繼續發展果樹。”皂郊鎮榆林村村民劉國生說。
“通過這幾年的帶動,我們農民的積極性上來了,培育的產業主要是花椒、蘋果,還有大櫻桃這些,現在像花椒、櫻桃這些,收入畝產基本上就靠近1萬塊錢左右,80%以上的人都有了產業,下一步,主要是在信息方面咱們資源共享,產后的處理包括銷售,這些方方面面要跟農戶共享。”天水豐緣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閆小剛說。
豐緣合作社生態循環產業發展只是我區扶貧產業發展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區積極推進農業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促進產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夯實鄉村振興基礎,農村經濟逐步走上高質量發展的路子。截止目前,全區果品、蔬菜、中藥材種植面積分別達到60.12萬畝、17萬畝、10萬畝,畜禽飼養量達到360萬頭(只),通過產業扶貧輻射帶動3.5萬人口脫貧增收,5.6萬名貧困人口穩定就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年均增長8.6%。目前,我區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持續壯大,糧食產量逐年增長,農村內生發展動力十足,群眾思想觀念正在從“我要脫貧”向“我要振興”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