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2-28
- 來源:今日金昌
山灣村里有“三多”,山多、羊多、芨芨多。
推進鄉村振興,重在產業興旺。近年來,金川區寧遠堡鎮山灣村敢想敢干、勇于突破,推進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立足當地資源稟賦,以發展特色產業為著力點,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打造了家喻戶曉的肉羊品牌“山灣跑羊”,通過網絡直播,使優質農產品熱銷省外。去年,他們進一步拓展思路,發掘利用山灣村漫山遍野的芨芨草,引導脫貧戶利用傳統扎掃帚手藝進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芨芨草是西北常見的植物,根系強大,極為耐旱,生命力頑強。山灣村所在的龍首山麓屬于干旱草原區,尤為適宜芨芨草的生長。
山灣村黨支部書記馬明亮介紹:“春天,幼嫩期的芨芨草是羊群的天然飼草,但是到了秋天,芨芨草長成一到兩米高的硬質芨芨棍就讓人發愁了。一大簇一大簇旺盛的芨芨草總是把鄉村公路、灌溉溝渠擠到破損,年年都要維修。進山的路上也長滿芨芨草,行車極為困難。”
村上想過許多辦法清理芨芨,既費人力又耗物力。簡單地焚燒,破壞環境,效果也不理想。能不能變廢為寶,讓芨芨草發揮更大的價值?
利用芨芨草扎掃帚是老手藝了。過去,用芨芨草扎的掃帚是農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件,如今,這樣的老掃帚依然是城市環衛保潔的重要工具。發展“山灣金掃帚”小產業,為村民致富增收,成為山灣村黨支部的目標。
村黨支部首先進行考察研究,了解生產流程,并購入相關生產設備,同時把山灣小學舊校舍作為廠址開始組織生產。
同時,村黨支部積極聯絡銷售渠道,以每把掃帚20元的價格,與金川區市政工程處簽訂了首批供貨訂單。 發動村里留守老人、婦女利用閑暇時間積極參與收割芨芨草,并以每公斤1.2元的價格回收秋季成熟的芨芨稈,去年10月,參與人員人均收割芨芨草100至200斤,增收1000至2000元。
村黨支部還組織村里脫貧戶參與生產。陸世虎、趙義德等人在過去都是村里的扎掃帚能手。“山灣金掃帚”成為了他們的用武之地。
“以前幫著村里人扎掃帚,沒想到這也能成為產業,給我們增加收入。”73歲的脫貧戶陸世虎告訴記者,由于年老體弱,老兩口的生活主要是靠種小麥、玉米,養雞、養牛,還有政府發放的養老金。現在,村上有了小產業,蹲在家門口就能掙錢補貼家用。
隨著“山灣金掃帚”的質量得到認可,口碑越來越好,金川區環衛局、各街道、社區、物業公司相繼訂購“山灣金掃帚”。馬明亮說:“預計2022年能夠銷售掃帚1萬把,實現生產收入20萬元。未來,還要繼續努力,拓展思路,豐富‘山灣金掃帚’產品品類,努力讓這個小產業成長起來,為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