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3-21
- 來源:靜寧縣網信中心
春節前夕,靜寧縣首屆“歸雁工程”聯誼會在喜慶熱烈的氛圍中召開,科技界、文藝界、媒體界、大學生代表及在外企業家代表和縣內企業家代表共聚一堂,共敘鄉情,共謀發展。
在縣域發展人才需求迫切度和在外人才資源可用度權衡下,新一屆靜寧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具有靜寧特色、符合靜寧發展實際的“歸雁工程”,靜寧籍在外人士這一群體作為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被提上重要位置。
在外游子的溫暖工程
2020年,經甘肅省政府批準,靜寧退出貧困縣行列,摘掉了冠在靜寧名號前40多年的“國家貧困縣”的帽子。但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時期,作為農業大縣的靜寧縣,全縣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經濟總量整體偏小,支撐發展的大項目少,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奮斗目標,仍需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智力支撐。
而同時,作為教育大縣的靜寧,恢復高考40多年來,培養出了眾多的優秀人才,這些靜寧籍人士在外創業就業,具有豐厚的人力、財力、智力資源和廣泛的社會資源。
2021年,靜寧縣通過前期充分調研論證,決定開展以靜寧籍在外人士為對象,以調動發揮各方力量招才引智、招商引資助推家鄉發展為目標的“歸雁工程”。
春風最是家鄉好,人間還是鄉情濃。在此之前,通過大量前期工作,靜寧籍在外人士已經從多方面感受到縣委縣政府對他們的重視和關愛。2021年中秋節前夕,一封由縣委書記、縣長署名的《致靜寧老鄉的一封家書》經由網絡媒體傳播,短時間內形成了26.4萬人次的傳播量,家書暖意充沛、誠意十足,在靜寧籍在外人員中引起強烈共鳴,紛紛留言表達對家鄉的關注之情和奉獻家鄉發展的愿景。縣網信中心及時跟進組織技術專班開發全縣人才數據庫和引才登記小程序平臺,全縣1.8萬名干部職工和社會愛心人士注冊成為“引才大使”,利用自身人脈優勢打好親情牌、友情牌,引才貼霸屏微信朋友圈,營造了濃厚的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氛圍,2.3萬名靜寧籍在外人士積極響應登記入庫。2022年元旦、春節前夕,“歸雁辦”向所有入庫人員發送新年祝福短信,再次喚起在外游子的情感共鳴,感受到縣委、縣政府的真摯問候。
“離開家鄉42年來,家鄉一直在我心中,越老越思念,我們雖然身在外地,但時刻與家鄉人民心在一起,縣上開展的‘歸雁工程’是一項有重要意義的活動,以后要經常寫一些與家鄉相關的文章,如果家鄉有需要,我愿意隨時回到靜寧,舉辦傳統文化講座,把我在教學和研究當中的心得分享給家鄉的父老鄉親。”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孫明君教授專門發來視頻表達自己的歸雁情懷。
創新革新的一把手工程
招雁入庫、引雁回鄉、歸雁扎根、雁群賦能,不僅是思路提法上的創新,更是落實舉措的革新。
歸雁工程從字面解讀看似簡單,但從實際操作來看是一項內涵深、外延廣的系統性、創新性和長期性工程,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沒有路子可以復制,只有全縣上下一盤棋、全民參與齊發力,才能讓歸雁工程的招才引智、招商引資這兩個目標落到實處。
1月17日,隨著靜寧縣“歸雁工程”行動推進會暨全縣招商引資會的召開,“歸雁工程”在靜寧縣全面進入推進實施階段。
靜寧縣出臺了《實施“歸雁工程”促進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配套制定了《靜寧縣“歸雁工程”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配套政策和保障體系。同時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縣人大、縣政協主要領導和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靜寧縣歸雁工程領導小組,歸雁工程升格為一把手工程。
該工程按照“外引內聯、剛柔結合,縣鄉聯動、政企合作,突出重點、分類服務,強化執行、注重實效”的思路,堅持全職引進與柔性引才相結合、適度放寬與依法依規相結合、按需引進與可信可控相結合、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相結合、內生動力與外樹形象相統一、引服配套與上下聯動相協調的基本原則,通過“雙招雙引雙創、雙建雙設雙助”(招商引才、招才引智,鼓勵靜寧籍在外人員返靜創新創業、投資興業、投智助業,通過載體創建、平臺搭建,崗位設置、職業設定,引導他們助力靜寧民生改善,助推家鄉經濟發展)等措施,配套優惠政策,完善服務機制,提升服務質量,充分調動“雁歸人員”創業就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用好用活靜寧籍人士的各類資源,加快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全力推動靜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歸雁工程”工作對象具有分布廣、召集難的特殊性,平臺創新成為該縣開展“歸雁工程”的最先試水區。縣上依托信息化手段,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在大量歸雁人員的數據支撐下,快速推進“歸雁工程”網絡支撐平臺建設,以前期完成的歸雁工程基礎數據庫為基礎,歸雁工程崗位數據庫、歸雁工程項目數據庫、歸雁工程事跡數據庫、歸雁工程智能管理平臺、歸雁工程雁巢對接平臺進入開發、部署和調試運行階段。“四庫兩平臺”的網絡支撐平臺,涵蓋歸雁工程宣傳發動、登記入庫、匯總分析、項目對接、成果推送、線上活動、績效考評,形成歸雁工程信息和數據全流程閉環管理,各類各項重點任務的進展和成效通過數據庫和平臺匯集,以可視化展板一鍵呈現,為統籌調度、制定政策、推動落實提供了科學化、智能化支撐。
四大載體提升雁群合力
如何讓歸雁人才落地生根、創業發展,靜寧縣結合工作實踐,將歸雁人才引進發展和本土人才培養提能相結合,根據歸雁人才職業和技能特點,探索創新,以“引雁”“巢雁”“育雁”“雁陣”四大載體確保人才賦能縣域發展落到實處。
側重項目參與開展“引雁”工作。投資項目主要面向有投資創業意向的靜寧籍企業家和有實力、有資金、有項目的各類成功人士回鄉投資各類優勢產業項目,創辦實體經濟;合作項目主要面向創新創業和合作意向的專業技術類人員,通過技術引入助力全縣果品產業和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創業項目面向回鄉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種養殖能手和能工巧匠通過成立或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鄉鎮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業發展。
靈活設置崗位開展“巢雁”工作。動員引導醫學、教育、經濟、農業等急需專業畢業生就業優化全縣人才結構;打破人才招聘剛性壁壘,注重人才的工作經驗、工作業績,將在外經驗足、能力高的在外人才招聘到適宜崗位工作;招募一批“鄉村振興合伙人”多形式、持久性開展合作;推薦優秀外出鄉賢擔任紅白理事會等職務推進農村治理模式創新;聘請一批“名譽村長”“榮譽校長”“榮譽院長”促進縣內單位和行業進一步發展。
強化能力提升開展“育雁”工作。在返鄉人員中注重培養村級干部,大力培育“靜寧果農”勞務品牌,實現技術型本土人才輸出,精心培育各領域專業人才,培養一批本土型農業技術專家,鼓勵支持靜寧籍企業家外出創業,推動靜寧特色品牌農產品在外拓展經營市場。
發揮雁群合力開展“雁陣”建設。通過設置歸雁講堂、歸雁門診、歸雁課堂、歸雁車間,創辦歸雁田、歸雁林、歸雁棚、歸雁(網)店,舉辦歸雁論壇、歸雁書畫展,建設歸雁公園、歸雁街等領域廣泛、形式多樣的活動載體和工作平臺,鼓勵靜寧籍在外人士以多樣化形式回饋家鄉;根據行業類別設置創業雁陣、智庫雁陣、醫護雁陣、育人雁陣、文藝雁陣、科技雁陣、三農雁陣、金融雁陣、外宣雁陣、法務雁陣10個雁陣,依托雁陣,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定向服務;籌備舉辦家鄉發展論壇、歸雁工程座談會、表彰會,適時舉辦歸雁工程成果展,歸雁成果觀摩等活動,創設功德榜,授予“造福桑梓”牌匾等形式,在精神上鼓勵歸雁人員。
服務保障做好店小二
要讓在外靜寧籍人士回鄉創業或幫助支持靜寧發展,必須拿出最大的誠意、真真切切作出讓利。
為此,靜寧縣在縣級層面成立歸雁辦,負責歸雁工程的統籌、推進、協調等工作;組織、政法、宣傳、城建、工信、農業、教育、發改、商務、人社等部門和各鄉鎮設立歸雁工程服務站,負責項目謀劃、業務對接等工作;在重點省會城市和靜寧籍人士相對密集的城市設置靜寧籍人士聯絡服務點,設置歸雁工程服務辦公室,聘請兼職聯絡員,負責做好在外靜寧籍人士的聯絡服務工作。
每一個靜寧人在工作地,有商會或服務站人員聯絡,回家后有原籍鄉鎮的領導干部聯絡,開展投資幫扶工作時有業務部門或負責雁陣建設單位的領導或干部聯絡,做到靜寧籍在外人士時時處處有人關心。
目前全縣在工商準入、稅收減免、創業用地、住房保障、金融扶持、人才獎補、產業扶持、創業補貼、技能培訓、社保醫保、戶籍管理、子女入學、權益維護等13個方面制定出臺保障政策,解決雁歸項目落地實施和雁歸人員后顧之憂。與此同時,縣上專門從人才工作經費中列支資金用于歸雁工程業務經費,縣財政每年安排預算資金作為扶持“雁歸人員”創業就業專項資金和開展各類“雁陣”活動和評選表彰,這對于財政僅能維持基本運轉的靜寧來說,實屬不易。
“全縣將持之以恒堅持大開發、大建設、大招商、大發展,努力打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干事創業的社會環境、開放優質的投資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健康文明的生活環境,讓靜寧真正成為投資熱土和創業福地,吸引和帶動更多靜寧籍在外人士把個人事業發展與家鄉發展結合起來,為家鄉發展攜資引智、牽線搭橋、投資家鄉、振興家鄉。”縣委書記何鵬峰的表述傳達了縣委縣政府對歸雁工程的期望和決心。(作者:靜寧縣網信中心? 編輯:武小娟? 審核:戴騰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