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5-05
- 來源:平涼市財政局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做好“三農”工作、鞏固農業農村發展良好態勢,對于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舉足輕重意義。財政部門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始終將其作為所有工作重中之重,常抓不懈,2022年以來,市財政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經濟及農村等會議精神和1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3659” 總體發展思路,深刻把握“三新一高”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圍繞糧食安全、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和耕地保護等“三農”工作重心重點,立足財政職能職責,聚焦“四位一體”(即:狠抓資金爭取、精準保障、創新方式、資金監管四項舉措,全力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財”力支農惠農,充分發揮國家治理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
一、聚焦資金爭取,著力壯大“三農”可用財力。深入挖掘我市各方面特殊性因素,密切關注中省政策取向和資金投向,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爭取上級財政給予平涼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農業生產發展、農田建設補助、農村綜合改革、水利發展等財力性轉移支付規模;積極加深中省有關部門縱向對接,持續加強預算單位和縣(市、區)橫向對接,保持信息暢通,切實做好各類資金項目申報,形成項目爭取合力,盡力爭取上級部門的理解和支持。止目前,全市共爭取“三農”方面專項資金23.54億元,其中:分級次中央資金16.02億元、省級資金7.52億元,分類型農業資金6.34億元、鄉村振興資金14.14億元、水利資金2.99億元、畜牧資金0.06億元。
二、聚焦精準保障,著力破解“三農”難點瓶頸。深入推進全市涉農產業重點鏈建設,圍繞平涼紅牛、設施蔬菜、靜寧蘋果、中醫中藥等重點產業鏈,堅持延鏈補鏈強鏈,堅決讓有限的財力精準聚焦重點中心,突破瓶頸、破解制約,全力確保了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落地見效。面對自有財力十分薄弱的現狀,2022年,市級財政多方籌資,較上年度持續增加“三農”發展資金,足額安排市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35億元,止目前,市級已安排撥付各縣(市、區)及市關山林管局3589.66萬元用于支持牛果菜薯藥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農村“廁所革命”、農業保險、欠發達國有農(林)場鞏固提升等項目啟動建設。
三、聚焦創新方式,著力拓展“三農”保障渠道。持續加強“三農”調研分析,突出基礎重點,積極探索“三農”發展財政保障新途徑、新辦法、新措施。積極推進“財政+”平臺建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 在不新增政府隱性債務前提下,設立產業鏈發展政府引導基金,探索建立、全面推行“財政+產業基金”“財政+銀行+擔保公司” “財政+ 產業保險”“財政+國有企業+民營資本”“財政+ 專項債券 (PPP)+ 貸款”等組合模式,通過實施產業基金引導、企業貸款貼息、產業保險保費補貼、社會資本和國有企業參與、專項債券(PPP)投資拉動等多種措施,推動財政資金由分散投入向統籌財力、集中投入轉變,由一次性投入向可持續、滾動式發展轉變,由零散項目“單打獨斗”向整合資源“集團沖鋒”轉變,由無償資助向有償使用轉變,全過程、全環節、全方位保障涉農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夯實經濟發展根基。
四、聚焦資金監管,著力發揮“三農”資金實效。嚴肅財經紀律,規范資金管理,著力構建“三農”資金管理監管體系,確保讓每一分財政資金在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發揮實效。突出項目審查,嚴格按照涉農整合及東西部協作資金管理有關規定要求,聯合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多家部門開展項目資金方案聯審,為省級審核打下堅實基礎。突出支出調度,持續加強農林水、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支出調度,將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全部納入直達系統開展監控,堅決杜絕涉農資金出現“趴窩”現象,確保財政資金第一時間落地、第一時間發揮實效。突出績效管理,嚴審績效目標設定,著力構建財政資金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和內部監督與外部檢查全方位的監督機制,積極開展財政資金績效評價,推動財政資金預算安排和績效評價結果一體化。
(撰稿人:藍煒翔 審核人:柳曉寧 責任編輯:李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