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5-05
- 來源:平涼市財政局
“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支出,是基層財政平穩運行的重要內容,也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兜牢基層“三保”底線,保障縣區財政平穩運行,是實現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體要求,是我市各級財政部門的重大政治責任。
2022年,全市預算安排保基本民生支出16.61億元,保工資支出81.12億元、保運轉支出5.14億元, “三保”支出共102.87億元,同比增長9.3%,預計占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46.1%。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73億元,占收入預期數40.66億元的26.4%,同比增長14.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75.49億元,同比增長17.3%。全市財政運行總體平穩。
首季實現開門紅、開門穩,鼓舞人心,但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不少,仍需正視。新的經濟下行壓力對財政收入增長形成制約,疫情形勢持續演變更是增加了財政收入增長的不確定性。我市財政收入增收基礎不牢固,一季度非稅收入占比超過50%,全市稅收收入同比下降17.6%,面臨減稅降費、小微企業留抵退稅政策形勢,持續增收壓力大、空間小;全市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教育科技環保等關鍵領域剛性支出只增不減,化解政府債務任務艱巨,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緊平衡”狀態仍將持續,市縣財政“三保”支出保障壓力進一步加大。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將擔當實干、銳意進取,密切跟蹤經濟運行、疫情沖擊、減稅降費等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強化收入形勢分析研判,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促進收入穩增提質,堅持兩個“優先”,切實落實好保障責任,多措并舉足額安排“三保”支出,兜牢兜實“三保”底線,保障基層財政平穩運行,著力抓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做足做實“三保”預算。深入推進“零基預算”,堅決扭轉傳統“基數+增長”的預算編制方式,切實解決“沒錢花”和“錢花不出去”并存的問題。堅持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量入為出、節用裕民,集中財力辦大事、惠民生。突出“壓一般、保重點”,切實加強預算管理,合理安排預算,優化支出結構,全面落實保障責任。全市各級財政部門編制年初預算優先測算列入“三保”支出,包括:中央和省上統一制定政策的基本民生支出,涉及農業、教育文化、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科學技術、計劃生育、環境保護、保障性住房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等項目支出;國家統一出臺的基本工資、獎金和津貼補貼,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工資性附加支出,地方津補貼等人員經費;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轉經費等支出。
二是預算執行優先安排“三保”支出。全市各級財政部門把“過緊日子”要求貫穿于財政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當好“鐵公雞”、打好“鐵算盤”,嚴格執行《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文件規定,硬化預算執行約束,加強預算支出管理,優先安排“三保”支出,及時、足額撥付資金。完善工資專戶管理機制,將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等工資性附加支出資金,一并納入工資專戶統一調撥管理,確保國家標準工資及附加政策足額落實到位。推動過緊日子要求制度化常態化,過緊日子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壓減“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節省下來的資金優先安排用于落實“三保”支出。對照國家保障范圍和標準,不出臺或提高“三保”保障范圍內超出本地財政承受能力的基本民生政策。加強庫款管理,設立財政工資性支出結算賬戶,統籌安排各項財政收支,保持合理的庫款規模用于保障“三保”支付。
三是搶抓政策機遇爭取中省支持。以市場為導向,緊緊圍繞9條產業鏈,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建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通過“財政+”平臺,推動優勢主導產業全鏈條高質量發展。2021年全市財政自給率僅16.7%,在大力培育本地財政收入增長點的同時,爭取中省轉移支付始終是全市財政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爭取中省支持高度重視,且在關鍵環節、要緊關口赴中省部門對接溝通。樹立“跑與不跑不一樣”的理念,緊盯中央政策導向,積極申報鄉村振興基金子基金,依托自身優勢確定目標任務,爭取更多扶持政策落地。嚴格落實留抵退稅政策,把該減的減到位、該退的退到位,真真切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助力企業發展,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激發市場活力,涵養稅源,夯實增收基礎,增加財政收入。
四是嚴肅財經紀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樹立全市財政“一盤棋”思想,履行好資金監管責任,加強日常監管,適時開展“三保”領域資金核查,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將兜牢兜實“三保”底線核查貫穿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績效管理全過程。重點落實落細縣級“三保”支出預算審核、工資專戶管理、執行監控以及風險防范和處置機制,對苗頭性問題和風險隱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介入、早處置。以查促改,認真查找問題根源和制度漏洞,舉一反三,持續完善一批規范管理、推進改革、優化機制的政策制度,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切實加強規范管理,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充分發揮績效結果導向和激勵約束作用,確保“三保”底線兜牢兜實,資金花得安全、用得高效。
撰稿人:席展輝 ?審核人:楊飛 ?責任編輯:李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