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11-16
- 來源:隴南市農業農村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如何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一直是黨和政府不斷探索的課題。十八大以來,隴南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制約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等各項重點領域改革,著力構建農村經濟經營發展新體系,有效盤活了農村資源、資產、資金,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 ? ?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基本完成。自2017年武都區承擔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以來,全市上下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為搭好農村改革“四梁八柱”的重要抓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試點先行、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全面推開”為工作思路,以明晰農村產權歸屬、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為目的,以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改革為重點任務,以發展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為導向,遵循“三權分置”、抓實“三變改革”、促進“三產融合”,探索總結出“定人清資、股份改造、統籌經營、融合發展”的隴南改革模式,為加快“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村強民富”注入了新動能。截止2021年底,全市共清查核實村集體資產84.06億元,確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46.56萬人,占改革總人口數的99.83%,以戶為單位發放股權證書64.14萬本,組建村集體經濟組織3204個,登記賦碼3204個,完成率100%。2022年,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鞏固提升農村產改成果,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夯實鄉村振興基礎,隴南市結合主要任務和工作實際,提出產改經濟強村,年初啟動試點以來,印發實施方案,制定考核辦法,設置重點環節,通過督查通報、召開現場會等方式,推進了試點工作各項任務的落實。作為全省新型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和隴南市產改經濟強村的試點村,成縣城關鎮東郊村、徽縣城關鎮樊塄村、兩當縣城關鎮香泉村、西和縣姜席鎮姜川村、禮縣石橋鎮石橋村、宕昌縣哈達鋪鎮玉崗村、武都區鐘樓街道鐘樓社區、文縣中廟鎮后渠村、康縣城關鎮趙壩村等9個村,村級班子強、資源有優勢、產業基礎實、村情民風正、群眾有意愿。各縣區按照實施方案認真落實“五級書記負責制”,建立了黨委、政府負總責,農業農村部門牽頭,各有關單位協作,鎮村兩級具體實施的工作機制,組建了主抓經濟強村試點工作專班,強化了工作力量。結合實際分別制定了縣級產改經濟強村試點方案。并按照時間節點要求,積極落實強村試點關鍵環節各項措施,整體工作有序推進,亮點紛呈。
? ? ?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改革扎實推進。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是實現土地承包關系穩定的保證,要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2013年,按照中央、省、市決策部署,隴南市結合實際,印發《隴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批轉市農牧局等部門關于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啟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在成縣先行完成2個鄉鎮的試點任務,其他縣區各選擇1個鄉鎮的2個村開展試點。《通知》提出全市爭取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工作。2015年,全市確權工作全面推開。成縣、徽縣、西和縣三個縣整縣推進,其他縣區選擇部分鄉鎮開展整鄉推進試點,試點鄉鎮達到102個。在隴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市縣農業農村部門以及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于2017年11月,全面完成了農村承包地確權工作,并通過了省級驗收。其中7個縣區在省級驗收中獲得優秀等次,2個縣獲得良好等次。本次確權涉及全市195個鄉鎮、4個街道辦、3200個村,涉及農戶576769戶。確權實測面積688.7萬畝,確權農戶552206戶,頒發經營權證書541604戶,頒證率達到98.1%。2018年以來,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深入持續開展了農村承包地確權“回頭看”等收尾工作,對證書未發到位、暫緩確權、確權信息不準等問題進行排查整改。為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堅實基礎。2020年10月,我市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 ? ?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構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在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市各級各部門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設作為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扶持培育,不斷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在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推動了全市農業轉型升級,加速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2011年,為進一步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作用,切實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全面提升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質量和水平,隴南市農牧局相繼出臺了《隴南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認定管理辦法》(試行)、《關于印發〈隴南市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市級示范社和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的評定和監測工作。至此,全市合作社建設開始以示范社建設為重點,走上示范引領規范發展階段。2018年市委辦、市政府辦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方案》(隴辦發〔2018〕36號),進一步明確了對合作社的優惠扶持政策,明確了落實政策相關的責任單位。各縣區結合實際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加大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全市業務部門立足指導、扶持、服務、規范的職能定位,以促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示范社四級聯創及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為抓手,認真貫徹落實合作社規范提升“六大”行動,加強示范引領,創新機制方法,優化政策扶持,規范行業管理,強化指導服務,充分發揮其組織農民、服務農民、帶動農民的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截止2022年9月底,全市累計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6775家。從行業分布上看,種植業7456家,林業1384家,畜牧養殖6929家,漁業117家,服務業185家,其它227家。在中藥材、畜牧養殖、蔬菜、果品、花椒、油橄欖、茶葉、馬鈴薯等特色產業領域實現了經營主體全覆蓋。全市注冊登記家庭農場1172家。隨著示范化建設體系逐漸形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和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得到顯著提高。目前,已經建成國家級示范縣2個、省級示范縣3個;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國家示范社35家、省級示范社198家、市級示范社492家,縣級示范社1500家;建成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2家、認定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74家。年度經營總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合作社超過1500家,其中,年經營收入60-100萬元之間的合作社有250多家,年經營收入100-150萬元的合作社有200多家,超過150萬元的有35家。
? ?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十年來,隴南市全面推進農村改革,過程充滿艱辛,但成果有目共睹,影響意義深遠。全市“三農”工作者以習近平總書記《論“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引,以黨的二十大召開為動力,創新發展,砥礪奮斗,促進農村改革成果轉化,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奮力開創隴南農村改革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