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5-04
- 來源:天水市鄉村振興局
天水鄉村振興工作動態
第11期
?
天水市鄉村振興局????????????????????? 2023年4月28日
?
麥積區強化救助幫扶措施
兜牢困難群眾生活底線
?
近年來,麥積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統攬,聚焦困難群眾關切和急難愁盼問題,全力抓實社會救助工作,堅決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全區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11193戶30204人、城鄉特困人員1425戶1466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7685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9893人,2022年以來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2.75億元。
一是健全制度機制,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建立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每年至少召開2次以上會議研究部署社會救助工作,推動救助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區民政部門充分發揮兜底保障專責組牽頭抓總作用,每季度組織召開專責組會議,分析研判形勢,研究工作措施,推動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主動履職的工作新格局。圍繞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重點工作,制定出臺麥積區《城鄉居民臨時救助工作實施細則》《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推進社會救助精細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等14個政策文件,為兜底保障政策規范落實提供制度遵循。在全市率先將城鄉低保、特困人員認定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鎮(街道),優化辦理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有效提高了救助工作時效。在規范鎮(街道)“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服務窗口的同時,拓展“有困難、掃一掃”社會救助二維碼功能,并主動向社會公開區、鎮二級22個社會救助服務熱線電話,線上線下暢通救助申請渠道。
二是強化監測幫扶,兜底成果有效鞏固。聚焦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通過部門數據共享、信息篩查比對,將5.5萬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重點人員納入監測范圍,實時監測、精準施救。將887名防返貧監測對象納入低保、特困范圍,為782戶因病困難家庭申辦了臨時救助,認定因病致貧重病患者16名,主動救助困難大學生568名,處置監測預警信息12232條,通過入戶核查預警信息,納入各類救助范圍和實施臨時救助1212戶4483人,調整低保類別178戶572人,有效防止了困難群眾返貧致貧。圍繞因學因病因災等致貧因素,不斷加大主動發現力度,區鎮兩級集中專門工作力量,逐村逐戶“拉網式”摸底排查,及時將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員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對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全面落實“單人保”政策。截止2022年底,全區納入保障范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1901戶6952人,臨時救助農村困難群眾29382人次,做到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應救盡救。
三是精準落實政策,民生福祉持續增進。采取鎮村自查、部門抽查、信息數據比對相結合的方式,扎實開展全區社會救助精細化管理和集中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組織區、鎮村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員等力量對全區保障對象以及未納入保障范圍的“三類戶”家庭、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進行集中摸底排查,走訪困難群眾5232戶,摸清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和救助需求底數,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相應保障范圍,2022年全區新認定農村低保938戶2987人、特困人員262人,全年累計落實臨時救助32586人次,發放救助金3680.64萬元,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965.37萬元,發放困難群眾價格臨時補貼404.35萬元。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利橋、黨川、甘泉等鎮32村社會救助政策落實情況開展“解剖麻雀”式調查評估,回應群眾關切、改進經辦服務,社會救助政策執行更加精準,群眾對兜底保障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四是拓展救助模式,關愛服務更加暖心。積極推行“資金+物資+服務”模式,規范開展“四個一服務”,籌措資金680萬元為全區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統一采購發放了四季衣物、棉被、鞋襪、燃煤等基本生活必需品。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第三方機構為有需求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居家照料服務,有效改善了他們的家居環境和精神面貌。在此基礎上,拓展服務領域、延伸對象范圍,區財政每年列支280萬元,將照料服務對象擴大到農村一類低保家庭,每月開展2次服務,2022年為894戶1788人農村一類低保對象開展照料服務19856次。同時建立政府購買第三方護理服務考核監管機制,通過調取服務平臺工單數據、入戶調查等方式對服務情況進行實時監管,對服務質量不高、沒有按規定開展服務以及滿意度較低的,依據考評辦法規定扣減相應的服務費用,保證了服務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