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8-08-07
- 來源:
近年來,人民銀行白銀市中心支行積極引導轄內金融機構因地制宜、加強創新,以金融支持地方特色產業為著力點,為振興產業不斷注入金融活力,創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業脫貧之路。
平川黑驢“馱起”錢袋子
2017年以來,白銀市平川區把培育黑毛驢產業作為發展富民產業、提高農民收入、助推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確立了建設全省黑毛驢產業大區和全省最大的良種黑毛驢繁育基地的目標,如今黑毛驢已成為平川區最具發展潛力的特色產業。根據白銀市出臺的《大力發展黑毛驢和奶駱駝特色養殖業實施意見》(市委辦發〔2017〕48號)和《關于印發金融支持黑毛驢特色養殖扶貧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市政辦發〔2018〕71號),平川區政府研究出臺了《大力培育發展黑毛驢產業助推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意見》,制定了發展扶持措施,大力推動“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1帶N”的方式與貧困農戶結成聯股、聯利共同體,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平川區政府每年整合資金1000萬元,加大對黑毛驢養殖產業的扶持力度,對于貸款發展黑毛驢產業的農戶,政府全額貼息3年,市財政按照養殖規模補貼5%-10%的良種引進費用,其中對貧困戶養殖戶引進的基礎母驢,每頭補助800元,非貧困戶養殖戶每頭補助400元;對企業、農戶當年新引進黑毛驢,為驢苗購買保險,保費當地政府承擔80%,農戶承擔20%。
為了解決農戶發展黑毛驢產業資金短缺的問題,人民銀行白銀市中心支行積極作為,引導轄內金融機構主動對接,提供資金支持。郵儲銀行白銀市分行將黑毛驢產業貸款期限調整到36個月,農戶最高貸款額由8萬元調整至50萬元,貸款利息由12%調整至8%,還款方式為按月付息,到期一次還本。對于貸款需求超過50萬元且規模較大的農業主體,及時向上級行報備了“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貸款要素調整,將貸款期限由24個月調整為36個月,還款方式為按季付息,按還本計劃表還本,實現了與貸款產品的對接。同時,與甘肅省農業擔保公司建立了“見貸即保+產業基金”合作模式,由甘肅省農業擔保公司為平川區黑驢產業貸款實施擔保,解決了農戶擔保難問題,共計發放黑毛驢養殖貸款360萬元。平川區農聯社推出黑毛驢產業貸款,貸款主體為養殖戶和規模養殖合作社,期限1-3年,擔保方式為信用、保證、抵押和質押,截至目前已累計投放黑毛驢貸款489萬元,通過有效信貸支持,加快地方脫貧攻堅步伐。平川中銀富登村鎮銀行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授信模式,已投放黑驢產業貸款15戶,投放金額225萬元,為平川黑毛驢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在信貸資金的支持下,平川黑驢產業快速發展,“養、銷、加”的產業鏈體系基本形成。2018年3月,白銀市平川黑驢火鍋產業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借助品牌效應,“黑驢+餐飲”的模式加快了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為地方經濟增長添加了新的活力。
菁茂甘草“澆灌”綠色希望
甘草多生長在荒漠草原,是一種補益中草藥。作為景泰縣綠色環保農業的典型代表,甘肅菁茂生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菁茂農業)成立于2008年12月,注冊資金5953.75萬元,以中藥材甘草、甘草羊特色養殖等為上游產業核心,中游產品研發,下游產品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生態循環農業企業。2012年3月在天津股權交易所成功掛牌交易,成為在天交所掛牌交易的甘肅首家民營企業,2015年5月菁茂農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正式掛牌上市,成為白銀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企業。菁茂農業圍繞打造甘草和有機甘草羊第一品牌發展思路,注重規模、體量和質量,努力打造為全國最大的甘草種植、加工和集散中心。
為推動綠色生態農業更好發展,人民銀行白銀市中心支行組織制定印發了《創新信貸產品支持當地現代綠色農業發展指引》,在信貸投向上,引導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創新信貸產品,結合當地農業資源稟賦,各有側重地支持體驗農業、綠色有機農業、集約高效農業等生態農業發展,累計投放用于支持綠色生態農業的扶貧再貸款余額8000萬元。為了更好的支持菁茂農業甘草種植項目,2008年以來農業發展銀行白銀市分行、農業銀行白銀分行及景泰縣農聯社等多家銀行累計為菁茂農業投放貸款4.45億元,均以股權或林權作抵押。菁茂農業在發展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1.3億元,爭取市級獎勵100萬元。2018年,菁茂農業與景泰縣農投公司開展合作,增加6萬畝甘草種植項目,成功獲得農發行白銀市分行1.7億元的授信貸款,目前到位融資資金1.2億元。
在人民銀行白銀市中心支行和轄內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下,如今菁茂農業在甘草繁育、種子處理、種植,以及初加工、深加工、銷售環節形成了閉環的甘草產業全產業鏈。2017年甘草種植面積2.2萬畝,2018年新增加甘草種植面積6萬畝,目前已建成年產1萬噸甘草切片和年產4000噸中藥飲片生產線,獲得中藥飲片加工經營市場準入。2017年菁茂農業的甘草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02億元,2018年銷售收入預計將突破1.5億元。
菁茂農業甘草產業脫貧帶動效應明顯,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帶動增收。一是土地流轉帶動增收。菁茂農業流轉上沙沃鎮、漫水灘鄉農戶土地6200畝,每畝流轉費用580元,年支出土地流轉費359.6萬元,帶動400多戶農戶受益,每戶平均收入9000元。二是勞務輸入帶動創收。甘草產業生產大部分環節要靠農戶完成,如:繁育、養殖、種植、加工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勞力和技工,菁茂農業年用工量5萬人次,平均工值80元,每年支付勞務費用400多萬元,帶動800戶農戶受益,戶均年收入5000元。三是產業合作帶動脫貧。菁茂農業僅年屠宰30萬只肉羊加工項目就能帶動年出欄1萬只以上養殖合作社5個,年出欄200只以上的農戶1200戶,農戶戶均收入14萬元。通過引導組建上沙沃鎮畜牧業協會,吸納農戶會員37個。四是訂單農業提供保障。2017年菁茂農業與農戶簽訂甘草訂單種植面積1.1萬畝,覆蓋上沙沃、漫水灘、紅水、寺灘等4個鄉鎮36個行政村,1200戶農民受益,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有效帶動了農村脫貧致富。2018年新增甘草種植面積6萬畝,帶動了2000多戶農民發展增收。
梭梭—肉蓯蓉“生”金“吐”銀
肉蓯蓉,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屬列當科瀕危種,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紅柳根部的寄生性植物,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中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肉蓯蓉喜生于輕度鹽漬化的松軟沙地上,寄主梭梭為強早生植物,耐寒、耐旱、耐鹽堿,生命力極強。靖遠年降雨量200毫米左右,部分干旱山區的沙化土地非常適合種植。2014年,為了成功引種梭梭—肉蓯蓉種植,靖遠縣政府派人前往新疆、甘肅民勤、內蒙古等地去考察學習。經過2年多時間的試驗種植,2015年底,引種梭梭和肉蓯蓉試種成功,旱地里引種的梭梭樹成活率很高,在梭梭根部接種肉蓯蓉產量大,更易存活,經濟效益明顯。
為了更好的支持梭梭—肉蓯蓉產業規模化發展,人民銀行白銀市中心支行組織制定了《關于支持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農業銀行靖遠縣支行投放貸款673萬元,郵儲銀行靖遠縣支行投放貸款325萬元,靖遠農村商業銀行投放貸款668萬元,支持肉蓯蓉產業規模擴大。同時,肉蓯蓉產業更是得到了當地退耕還林工程項目的支持,完成投資1500萬元。2015年6月,甘肅匯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冊成立,集肉蓯蓉種植、技術推廣、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通過與北京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密切合作,已經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肉蓯蓉茶、肉蓯蓉舒暢口服液等產品。肉蓯蓉茶和口服液已在2017年12月正式上市。如今,靖遠縣在若笠、糜灘、北灘、石門等7個鄉鎮成功引種梭梭和肉蓯蓉,帶領當地農民利用沙化撂荒地建立了1.5萬畝的梭梭-肉蓯蓉種植生態經濟示范基地。梭梭和肉蓯蓉,對旱區發展高效農業產業、調整種植結構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摸索出了一條干旱山區發展農業產業的新模式,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光伏發電成為脫貧致富“加速器”
光伏扶貧作為國務院扶貧辦2015年確定實施的“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充分利用了貧困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實現了扶貧開發和新能源利用、節能減排相結合。2016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決定在全國具備光伏建設條件的貧困地區實施光伏扶貧工程,靖遠縣入選全國471個重點光伏扶貧縣域。根據調查,白銀市引入光伏扶貧項目,國家能源基金為當地光伏發電農戶以目前補貼標準每度電0.35元計算補貼,平均每戶年補貼收入3500元;供電公司以脫硫標桿上網電價每度電0.2978元計算電費收入,平均每戶年電費收入為2978元,這樣一年下來,年綜合收入約為6478元,農戶7年左右即可收回投資成本。
人民銀行白銀市中心支行把光伏產業發展作為帶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多次對全市光伏發展前景進行調研,引導轄內商業銀行出臺《分布式電站光伏貸貸款管理辦法》,并運用扶貧再貸款優惠政策支持當地光伏產業發展。農業銀行白銀分行向甘肅億維天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發放固定資產貸款1.1億元,用于建設該公司靖遠北灘光伏站18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2017年累計發電收入2700萬元,凈利潤1650萬元。靖遠農村商業銀行創新推出了“光伏貸”信貸產品,主要向轄內貧困農戶發放的用于購買光伏發電板及配套組件,建設小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專項用途貸款,貸款期限延長至5年,與人民銀行扶貧再貸款結合,利率執行基準利率4.35%,采用“保證+電站抵押、保證+電站收益權質押、三戶聯保”等多種擔保方式。部分信用優秀客戶,采用無擔保無抵押的信用方式發放,單筆貸款最高額度由之前的5萬元調整至10萬元,驗收后最快第二天即可放款,專款專用。截至2018年5月末,靖遠農村商業銀行在平堡、北灣、東灣、烏蘭、糜灘、三灘、大蘆、高灣、五合、北灘等10個鄉鎮,累計投放“光伏貸”238戶1793萬元,建成光伏發電站238座,總裝機容量約2150千瓦,年發電量約358萬度,助力農戶實現收入232.13萬元,有力地支持了分布式光伏行業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帶來實實在在的“光伏紅利”,實現了“農”“光”互補增收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