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8-09-13
- 來源:
今年以來,會寧縣按照“脫貧抓產業、產業抓覆蓋、覆蓋抓達標、達標抓效益”的思路,大力發展“1+N”產業,全方位推進產業到村到戶達標覆蓋,基礎產業方面,推廣全膜玉米100.33萬畝、黑膜馬鈴薯100.45萬畝,貧困人口人均分別達到2畝以上。支柱產業方面,新引進基礎母牛9785頭、基礎母羊8.76萬只。主導產業方面,建成日光溫室100座、200畝,完成塑料大棚骨架搭建2.4萬座1.2萬畝,覆蓋貧困戶6000戶。種植高原夏菜2.75萬畝。特色產業方面,種植小雜糧35萬畝、亞麻10.2萬畝、中藥材8.03萬畝。增收產業方面,建立輸出輸入地勞務對接平臺,確保有輸轉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應轉盡轉。目前,已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6.79萬人次,創勞務收入1.08億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6650人,創勞務收入1064萬元。
開展產業普查 制定發展規劃
該縣以鄉鎮為單位,逐村逐戶開展產業調查摸底,扎實摸清貧困村戶的產業發展現狀,掌握貧困戶產業發展真實需求。在此基礎上,建立了“12316”脫貧攻堅政策支撐體系,出臺了肉牛、肉羊、蔬菜、果品、馬鈴薯、中藥材六大特色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同時逐村逐戶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和計劃,明確了產業種類、發展規模、技術服務、資金需求、預期效益等。
確定達標目標 出臺補助標準
為充分調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持續增收,該縣在出臺實施意見和實施方案中明確了產業達標及補助標準。在補助資金落實方面,截至目前,已落實貧困戶產業獎補資金1.45億元,其中塑料大棚補助8868.9萬元,牛羊驢引種補貼3384.16萬元(肉牛1702.5萬元、肉羊1476.16萬元、肉驢205.5萬元),種養業達標補助2224.75萬元(肉牛645.5萬元、肉羊1243萬元、肉驢74.5萬元、能繁母豬2萬元、蛋雞0.5萬元、瓜類63萬元、中藥材142.75萬元、高原夏菜53.5萬元)。
培育經營主體 帶動產業發展
該縣推薦金智清真淀粉、依禾商貿、六合薯業等6家企業申報認定第十批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引導農戶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增合作社113家,總數達到2694家。貧困村新增合作社56家,總數達到819家,村均6家以上,實現了村村有、全覆蓋。積極探索家庭農場發展模式,全縣新增家庭農場59家(貧困村新增26家),總數達到325家(貧困村達到126家),推薦益誠、小科、東嶺桃源等8家家庭農場申報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鼓勵支持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萬畝,達到91萬畝。同時,采取“科研單位+龍頭企業+聯合社+基地+貧困戶”“合作社+村委會+基地+貧困戶”“合作社+種植合作社+貧困戶+服務”等模式,帶動農戶發展產業。
加大資金投入 助推產業發展
該縣充分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重點扶持貧困戶發展塑料大棚、肉牛及肉羊產業,切實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確保發揮最大效益。據測算,僅塑料大棚一項,需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5億元以上。目前,已爭取到中投集團幫扶資金1400萬元,用于扶持肉牛產業。此外,對于貧困戶發展肉牛、肉羊、蔬菜和林果產業所缺資金,組建成立的肉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肉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蔬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林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按照“企業+合作社+農戶+銀行”模式,組織有帶動貧困戶能力的龍頭企業申報產業貸款。
創新工作機制 推動工作落實
該縣明確提出“定時定量抓產業,強力推進全覆蓋”的總攻要求,以村為單位算清達標需求。建立健全了“一月一調度、一季一排名、半年一考核”的工作機制,每月召開一次產業綜合調度會,每季度對各鄉鎮產業發展工作排名情況進行通報,每半年對全縣產業到村到戶達標全覆蓋工作進行專項考核。實行縣級領導包抓產業責任制,由2名縣級領導包抓1項富民產業,包抓產業的縣級領導經常性深入鄉鎮村組,帶頭落實、一線推動,及時分析研究問題,加快了產業培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