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8-11-22
- 來源:
“黨的政策好啊,如果沒有教育資助政策,娃娃們現在上學都困難。”今年49歲的民樂縣豐樂鎮武城村村民張仕學提起縣上的教育資助政策,感慨萬分。
張仕學所在的武城村是民樂縣1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他的三個孩子一個上大學、一個上中專,還有一個正在上高中,每年3萬至4萬元的學費和生活費對這個家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去年,張仕學患病做手術花了6萬多元,家里的日子更加緊巴了。
正當張仕學一籌莫展時,教育資助政策為他分了憂解了難。
“上大學的孩子學費可以全部申請生源地助學貸款;另外兩個孩子不僅可以享受每年發放的2000元助學金,還免除了學費和書本費,孩子們的學費基本不用我操心了。”張仕學說。
在民樂縣,像張仕學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民樂縣教體局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2017年,縣里全面落實學前教育資助、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等全領域、全學段、全覆蓋的教育精準扶貧資助政策,全年共資助學生2.8萬余人次,落實資金3136萬元。
在落實國家和我省資助政策的基礎上,民樂縣還出臺了《關于19個貧困村在讀高中生、大學生精準扶貧資助方案》《關于精準扶貧教育支持計劃的實施方案》,對建檔立卡學生按照在讀高中生、大專生(含高職)每年補助2000元、本科生每年補助5000元的標準給予資助,解除貧困家庭的后顧之憂。同時,在按照每生每學年1000元的標準補助貧困家庭幼兒學前教育保教費的基礎上,還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在園幼兒給予每天3元的生活補助。
據民樂縣教體局局長李林學介紹,除了落實關于建檔立卡貧困生的資助政策,民樂縣還探索建立了全覆蓋的教育精準扶貧體系。
李林學介紹,民樂縣將教育精準扶貧與薄弱學校建設、城鄉學校共建等工作緊密結合,全面覆蓋貧困地區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每一名學生及每一個家庭,加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縣里依托農村小學實現農村學前教育全面普及,有需求的貧困村幼兒園建設實現全覆蓋,保障適齡幼兒就近入園。目前,全縣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99.81%,貧困村達到100%。
民樂縣還以標準化學校建設為抓手,著力實施“改薄”項目工程、校舍升級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校舍溫暖工程等六項工程,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大幅改善,教育資源實現均衡配置,城鄉教育一體化推進,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86%。
同時,拓寬教師補充渠道,加強教師培訓,并通過城鄉聯片教研、三級聯動教研、定期送培送教、“捆綁式”發展、城鄉幼兒園結對幫扶等機制,提升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管理水平、教師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南豐鎮位于民樂縣最南端,過去由于經濟條件落后,學校辦學條件較差,鎮上的家長們紛紛把孩子轉入縣城學校就讀,家長也進城“陪讀”,加重了家庭負擔。
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學校辦學條件逐年改善,南豐學區轉出去的學生開始“回流”。南豐鎮學區校長史得紅說,通過教育精準扶貧,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有效阻隔了貧困代際傳遞,真正實現了“拔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