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農業和農村經濟
- 時間:2009-03-14
- 點擊:0
- 來源:
一、2007年甘肅省農村經濟發展情況
2007年,全省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要求部署,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和結構調整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積極應對嚴重干旱等自然災害,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全省農業農村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28.92元,較上年增長9.13%;糧食總產量在遭遇嚴重自然災害,夏糧減產22.1萬噸的情況下,總產仍達到824.43萬噸,較上年增長2.03%,實現了全省糧食第四個連續豐收年,為歷史上第三個高產年份;肉蛋奶等畜禽產品總產量達到150萬噸,較上年增長3.4%;馬鈴薯、中藥材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2440萬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44%,較上年增加94萬畝;以肉牛、肉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發展迅速;鄉鎮企業穩步發展,全省龍頭企業達到1516家,較上年增加197個;各種形式的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及技能培訓121.83萬人,輸轉農村勞動力587.2萬人次,勞務收入突破200億元;新農村建設工作穩步推進。
農業領域重點項目爭取和建設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規劃、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規劃先后獲得國家批復;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下閘蓄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超額完成年內主洞掘進12公里目標。農村六小工程建設力度加大,年內完成草原圍欄870萬畝;建成戶用沼氣12.7萬戶;解決了91.5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增小水電裝機17.6萬千瓦;新增梯田面積70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3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7萬畝;新建改建鄉村公路1.6萬公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力度繼續增強,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三北”四期、重點公益林補償、防沙治沙等項目實施順利,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13.42%。
雖然2007年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是,還存在著一些較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農業基礎薄弱,綜合生產能力不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還不強;農民增收難度加大,農民收入水平總體偏低,城鄉差距、區域差距進一步拉大;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短缺,貸款難的問題仍比較突出,農村經濟發展還比較滯后;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夠完善,農民生產存在“盲目”現象,部分農產品出現“賣難”問題。
二、2008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
2008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以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為主題,對農業和農村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進一步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強化農業基礎的長效機制,切實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突出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強化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基本支撐,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為貫徹中央精神,省委以1號文件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根據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2008年甘肅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著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深入開展扶貧開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積極促進農村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為實現上述目標,2008年農業和農村工作要把握以下重點:
(一)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
在高度重視糧食、肉蛋奶和蔬菜等農產品生產,認真落實“米袋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和 “菜籃子”市長責任制,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全省糧食面積穩定在3800萬畝以上的同時,進一步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抓好草食畜、馬鈴薯、果品蔬菜、釀造原料、制種和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不斷鞏固和擴大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促進特色產品不斷向優勢產區集中,逐步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優勢農業產業帶和產業區。大力推廣旱作與高效節水農業技術等各種高新農業適用技術。積極推進農業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推進清潔生產,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繼續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切實抓好。繼續整合資源,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競爭力強、輻射帶動力廣的龍頭企業集團。切實增強品牌意識,積極支持企業品牌創建,加快培育名優品牌。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全面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進一步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引導和鼓勵農民按照自愿的原則,依法興辦和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認真抓好200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示范點建設。積極探索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有效辦法,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二)突出加強以水利建設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條件
堅持把水利建設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抓好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重點加強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九甸峽水利樞紐、引洮供水一期、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以及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設。繼續抓好疏勒河農業綜合開發和引大入秦、南陽渠等項目的配套建設,確保項目效益的總額發揮。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度。以小型水利工程、中低產田改造、梯田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農田節水、防汛抗旱等為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抓好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牧還草、“三北”四期、防沙治沙等生態工程建設,認真做好敦煌生態、劉家峽庫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一期等項目實施,加強森林、濕地保護和荒漠化治理,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
(三)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和勞務經濟發展,著力促進農民增收
扶貧開發和勞務經濟發展,是實現農民脫貧、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好。在扶貧開發工作上,要繼續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緊緊瞄準農村貧困人口,以改善生產條件、發展扶貧產業、提高農民素質為重點,著力做好整村推進,搞好連片開發和整區域開發。要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完善資金分配方法,擴大“農村互助資金”和扶貧貼息試點范圍,加強扶貧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扶貧開發工作水平。繼續搞好扶貧開發社會幫扶工作。在勞務經濟發展上,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不斷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為農民外出務工和轉崗就業創造條件。抓住當前國內勞務市場勞動力緊缺的時機,在鞏固現有勞務基地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新的勞務輸轉基地。鼓勵和支持勞務中介組織參與勞務輸轉,提高有組織輸轉的比例。認真貫徹落實《勞動法》等各項法規,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建立預防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有效機制,及時協調解決農民工生活務工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通過努力,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人均純收入增幅7%以上。
(四)繼續加強以農村“六小工程”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活條件
針對廣大農村普遍存在的“吃水難、上學難、行路難、看病難”等問題,今年要繼續抓好以“六小工程”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力爭解決1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建設農村沼氣15萬戶;完成中低產田改造32萬畝;興修梯田60萬畝;新增灌溉面積20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000平方公里;新增農村小水電裝機16萬千瓦;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
(五)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著力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按照中央要求,在農村改革上,今年要繼續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落實和維護農民承包土地的各項權利,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切實保護農民土地權益。重點抓好鄉鎮機構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妥善處置鄉村債務等工作。在全面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的同時,要著力抓好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業市場體系建設。要適應市場需要,加大市場建設投入,加強農產品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建設。改善倉儲基礎條件,培育、壯大農產品經紀人隊伍,建立和完善流通營銷網絡。加快發展現代流通,積極開展網上交易和物流配送,切實促進農產品營銷。加強市場監管,搞好農資供應,規范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加強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為農民生活、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加強動植物防疫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動植物疫病防控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隊伍建設,健全疫情測報網絡,強化疫情監測和防控,提高預警預報和防控能力。認真做好重大動物疫病基礎免疫,有效防控禽流感、藍耳病、口蹄疫等疫情發生和蔓延。加強外來有害生物防治,進一步做好小麥冬銹病和蘋果蠹蛾等病蟲害的防控工作。加強農業自然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認真實施氣象災害預警與應急系統工程,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強災害性天氣的預警預報,適時開展人影工作。進一步完善各項應急預案,加強抗旱防汛和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提高應急處置和抗災防災能力。建立和完善自然災害風險防范機制,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范圍,有效降低災害損失。
(六)鞏固和擴大試點成果,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按照省上的統一部署,今年,全省新農村建設,圍繞試點開展工作,在以點帶面上求突破。認真總結試點經驗,鞏固擴大試點成果。要突出工作重點,全面協調推進。在搞好生產發展的同時,按照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統籌兼顧,協調推進教育、衛生、文化、科技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健全完善農村保障體系,切實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促進鄉風文明,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加強協作配合,搞好指導服務。圍繞新農村建設工作,認真落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措施,加強協作配合,共同抓好工作落實。進一步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幫助試點單位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及時發現和總結試點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經驗,進一步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支持新農村建設,不斷推動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2007年,全省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要求部署,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和結構調整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積極應對嚴重干旱等自然災害,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全省農業農村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28.92元,較上年增長9.13%;糧食總產量在遭遇嚴重自然災害,夏糧減產22.1萬噸的情況下,總產仍達到824.43萬噸,較上年增長2.03%,實現了全省糧食第四個連續豐收年,為歷史上第三個高產年份;肉蛋奶等畜禽產品總產量達到150萬噸,較上年增長3.4%;馬鈴薯、中藥材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2440萬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44%,較上年增加94萬畝;以肉牛、肉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發展迅速;鄉鎮企業穩步發展,全省龍頭企業達到1516家,較上年增加197個;各種形式的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及技能培訓121.83萬人,輸轉農村勞動力587.2萬人次,勞務收入突破200億元;新農村建設工作穩步推進。
農業領域重點項目爭取和建設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規劃、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規劃先后獲得國家批復;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下閘蓄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超額完成年內主洞掘進12公里目標。農村六小工程建設力度加大,年內完成草原圍欄870萬畝;建成戶用沼氣12.7萬戶;解決了91.5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增小水電裝機17.6萬千瓦;新增梯田面積70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3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7萬畝;新建改建鄉村公路1.6萬公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力度繼續增強,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三北”四期、重點公益林補償、防沙治沙等項目實施順利,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13.42%。
雖然2007年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是,還存在著一些較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農業基礎薄弱,綜合生產能力不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還不強;農民增收難度加大,農民收入水平總體偏低,城鄉差距、區域差距進一步拉大;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短缺,貸款難的問題仍比較突出,農村經濟發展還比較滯后;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夠完善,農民生產存在“盲目”現象,部分農產品出現“賣難”問題。
二、2008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
2008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以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為主題,對農業和農村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進一步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強化農業基礎的長效機制,切實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突出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強化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基本支撐,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為貫徹中央精神,省委以1號文件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根據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2008年甘肅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著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深入開展扶貧開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積極促進農村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為實現上述目標,2008年農業和農村工作要把握以下重點:
(一)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
在高度重視糧食、肉蛋奶和蔬菜等農產品生產,認真落實“米袋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和 “菜籃子”市長責任制,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全省糧食面積穩定在3800萬畝以上的同時,進一步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抓好草食畜、馬鈴薯、果品蔬菜、釀造原料、制種和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不斷鞏固和擴大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促進特色產品不斷向優勢產區集中,逐步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優勢農業產業帶和產業區。大力推廣旱作與高效節水農業技術等各種高新農業適用技術。積極推進農業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推進清潔生產,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繼續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切實抓好。繼續整合資源,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競爭力強、輻射帶動力廣的龍頭企業集團。切實增強品牌意識,積極支持企業品牌創建,加快培育名優品牌。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全面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進一步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引導和鼓勵農民按照自愿的原則,依法興辦和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認真抓好200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示范點建設。積極探索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有效辦法,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二)突出加強以水利建設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條件
堅持把水利建設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抓好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重點加強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九甸峽水利樞紐、引洮供水一期、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以及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設。繼續抓好疏勒河農業綜合開發和引大入秦、南陽渠等項目的配套建設,確保項目效益的總額發揮。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度。以小型水利工程、中低產田改造、梯田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農田節水、防汛抗旱等為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抓好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牧還草、“三北”四期、防沙治沙等生態工程建設,認真做好敦煌生態、劉家峽庫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一期等項目實施,加強森林、濕地保護和荒漠化治理,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
(三)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和勞務經濟發展,著力促進農民增收
扶貧開發和勞務經濟發展,是實現農民脫貧、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好。在扶貧開發工作上,要繼續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緊緊瞄準農村貧困人口,以改善生產條件、發展扶貧產業、提高農民素質為重點,著力做好整村推進,搞好連片開發和整區域開發。要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完善資金分配方法,擴大“農村互助資金”和扶貧貼息試點范圍,加強扶貧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扶貧開發工作水平。繼續搞好扶貧開發社會幫扶工作。在勞務經濟發展上,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不斷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為農民外出務工和轉崗就業創造條件。抓住當前國內勞務市場勞動力緊缺的時機,在鞏固現有勞務基地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新的勞務輸轉基地。鼓勵和支持勞務中介組織參與勞務輸轉,提高有組織輸轉的比例。認真貫徹落實《勞動法》等各項法規,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建立預防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有效機制,及時協調解決農民工生活務工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通過努力,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人均純收入增幅7%以上。
(四)繼續加強以農村“六小工程”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活條件
針對廣大農村普遍存在的“吃水難、上學難、行路難、看病難”等問題,今年要繼續抓好以“六小工程”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力爭解決1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建設農村沼氣15萬戶;完成中低產田改造32萬畝;興修梯田60萬畝;新增灌溉面積20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000平方公里;新增農村小水電裝機16萬千瓦;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
(五)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著力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按照中央要求,在農村改革上,今年要繼續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落實和維護農民承包土地的各項權利,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切實保護農民土地權益。重點抓好鄉鎮機構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妥善處置鄉村債務等工作。在全面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的同時,要著力抓好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業市場體系建設。要適應市場需要,加大市場建設投入,加強農產品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建設。改善倉儲基礎條件,培育、壯大農產品經紀人隊伍,建立和完善流通營銷網絡。加快發展現代流通,積極開展網上交易和物流配送,切實促進農產品營銷。加強市場監管,搞好農資供應,規范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加強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為農民生活、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加強動植物防疫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動植物疫病防控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隊伍建設,健全疫情測報網絡,強化疫情監測和防控,提高預警預報和防控能力。認真做好重大動物疫病基礎免疫,有效防控禽流感、藍耳病、口蹄疫等疫情發生和蔓延。加強外來有害生物防治,進一步做好小麥冬銹病和蘋果蠹蛾等病蟲害的防控工作。加強農業自然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認真實施氣象災害預警與應急系統工程,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強災害性天氣的預警預報,適時開展人影工作。進一步完善各項應急預案,加強抗旱防汛和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提高應急處置和抗災防災能力。建立和完善自然災害風險防范機制,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范圍,有效降低災害損失。
(六)鞏固和擴大試點成果,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按照省上的統一部署,今年,全省新農村建設,圍繞試點開展工作,在以點帶面上求突破。認真總結試點經驗,鞏固擴大試點成果。要突出工作重點,全面協調推進。在搞好生產發展的同時,按照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統籌兼顧,協調推進教育、衛生、文化、科技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健全完善農村保障體系,切實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促進鄉風文明,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加強協作配合,搞好指導服務。圍繞新農村建設工作,認真落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措施,加強協作配合,共同抓好工作落實。進一步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幫助試點單位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及時發現和總結試點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經驗,進一步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支持新農村建設,不斷推動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上一篇:2007年農業和農村經濟
下一篇:2009年農業和農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