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0-05-19
- 點擊:233
- 來源:
一、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9年,武威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擴大內需的各項政策措施,舉全市之力推進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全力以赴保增長、促發展,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92.79億元,增長9.4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3.5億元,增長7.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3.77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5.52億元,增長9.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89億元,增長18.02%;農民人均純收入3972元,增長1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47元,增長10.0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1‰。
(一)積極爭取擴大內需項目,加大項目建設和謀劃力度。積極對接國家擴大內需的各項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深入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全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33.82億元,增長22.4%。組織實施各類項目596項,其中:續建99項,新開工497項,總投資224.44億元,當年完成投資108.35億元,建成收尾377項。爭取擴大內需等國家投資項目288項,總投資29.63億元,落實國家、省上投資16.57億元,較上年凈增7.36億元。在擴大內需前四批新增投資中,全市落實到位資金15.99億元,占全省136億元的11.71%,超過市州平均水平4.57個百分點。同時,爭取落實國際援建資金1400萬元,省國投公司中期票據貸款1億元。共篩選申報項目1220項,總投資達618.8億元。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21項,落實到位資金18.6億元。在項目建設推進中,重點突破,集中兩批開工了60個總投資達45.8億元的重點項目,引領和帶動了全市項目工作。
(二)認真落實《規劃》任務,全力推進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繼續堅持“兩個不動搖”,扎實開展了“日光溫室效益年”和“溫室定植、暖棚進畜攻堅月”等活動,深入推進節水增收入戶工程。年內新關閉機井652眼,壓減灌溉面積13.3萬畝,新建設施農業4.8萬畝。累計完成干支渠改建506.8公里,田間渠灌配套93.8萬畝,西營河專用輸水渠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蔡旗斷面過水總量達到1.67億立方米。編制完成了《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35個農業綜合節水示范點建設扎實推進,推廣常規節水面積212.66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7.93萬畝。加強生態環境修復,加快實施“三北”四期、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國家重點公益林等重點生態治理工程,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6萬畝、通道綠化429公里、封育面積11.3萬畝。
(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各項惠農補貼資金5.12億元。積極發展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特色優質農作物面積發展到243.9萬畝,占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6.7%。糧食總產量達到95.31萬噸,較上年增產4.5萬噸。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新建養殖小區374個、規模養殖場99個,新增規模養殖戶7677戶。全市畜禽飼養達到1397.3萬頭只,增長15.3%。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出臺了新農村示范區建設“6+1”規劃和促進農民增收的“萬元田”建設等11個專項規劃和意見。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輸轉農村勞動力39.1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1.96億元。著力推進扶貧開發,實施整村推進項目17個,完成移民搬遷3407戶、2.02萬人,“張哈”貧困片被列為全省第一個省級扶貧開發試驗示范區。
(四)努力破解工業發展難題,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一廠一品、分類搞活”的原則,出臺應對金融危機、促進工業發展的10項政策措施,加大工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實施各類重點工業項目145項,完成投資24.7億元。預計全年可實現工業增加值48.65億元,增長13.3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0.77億元,增長14.1%。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停產面由年初的24.02%下降到11.17%。不斷加大“兩園六區” 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年累計投入資金1.54億元。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嚴格節能降耗目標管理,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8%,主要污染物削減量完成計劃目標。
(五)進一步強化財政金融工作,切實提高財政保障能力。全年完成大口徑財政收9.94億元,一般預算收入4.84億元,分別增長20.21%和18.12%。完成一般預算支出61.26億元,增長35.34%。共爭取各類專項資金31.99億元,增長63.69%。其中,民生、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方面的支出達26.77億元,占總支出的83.67%。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61.1億元,比年初增加60.81億元,增長30.36%;各項貸款余額117.2億元,比年初增加28.9億元,增長32.73%。
(六)加大城鎮和市場建設力度,加快城市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城市建設,完成了城市西片區建設規劃及五涼文化中心、體育館等公共建筑的方案設計。新改建北關西路等9條總長5.8公里的城市道路,建成城北集中供熱管網5公里,實現城南集中供熱新擴容60萬平方米,啟動實施了文化廣場人防工程、火車站站舍擴建、歷史文化街區、城區危房改造、城市天然氣利用等項目。認真落實《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意見》、《關于加強市場體系建設的意見》,新建、續建、改造提升各類市場25個,15個市場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年完成投資1.78億元。
(七)認真落實民生舉措,切實解決民生問題。認真落實目標責任制,全面兌現了省上確定的12件27項實事和市上承諾的10件實事。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困難學生13841人、普通高中階段家庭困難學生6743人。建成城市廉租住房1744套、8.5萬平方米,發放租賃補貼551戶;建成飲水安全工程34處,解決了15.1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建成“一池三改”沼氣用戶2.4萬戶。新改建農村公路1017公里,建成12個鄉鎮客運站。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57%,報銷比例平均達到50%以上。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0.3%和6.3%。完成城區數字電視整體轉換2.3萬戶,完成了農村1073個自然村、3.63萬戶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
(八)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全市共實施各類社會事業項目107項,總投資6.6億元,累計完成投資3.94億元。全面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建成標準化初中和中心小學50所,消除中小學危房8.98萬平方米。加快科技進步,實施省部級以上科技項目20項、省級以上星火科技項目10項,申請專利60項。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農村計劃生育率達到93.07%。加快發展文化廣播事業,啟動實施了57個鄉鎮文化站、600個農家書屋的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防震減災、群體性事件等各類應急預案。
二、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
2010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總體工作思路和區域發展戰略,把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作為首要任務,大力實施生態安全戰略和工業強市戰略,以建設節水型社會為主線,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培育壯大能源化工、食品工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和勞務經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推進金武一體化進程,保證抓黨建、落實抓作風,促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協調發展,努力開創武威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10%;工業增加值增長1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大口徑財政收入增長1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4.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
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全力做好項目工作。加快在建項目進度,對已安排的擴大內需和預算內項目,確保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7.5億元。力爭火車站站舍擴建等工程項目建成投入使用,雜木寺水電站、西營三溝三級水電站、雙窯灣一號水電站建成發電。加快推進徐古高速公路、武威熱電聯產等項目和甘電投、中節能、華電三個10MW太陽能發電、天然氣利用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武南煤炭集疏運中心、武威機場、天祝松山灘風電等前期項目工作進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項目工作責任制,加強市級領導和部門聯系重點項目工作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當年引進到位資金22.32億元。
(二)全面落實重點治理攻堅措施,努力實現近期目標。認真落實水權配置、關井壓田等治理措施,關閉農田灌溉機井715眼,壓減灌溉配水面積28.57萬畝,確保實現蔡旗斷面下泄水量達到2.5億立方米以上、民勤盆地地下水開采量減少到0.89億立方米兩大約束性指標。認真落實《武威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大綱》,繼續抓好35個農業綜合節水示范點建設,完成常規節水灌溉面積22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面積6.7萬畝。全面實施“生態安全”戰略,完成造林13萬畝,擴大封育面積8萬畝,通道綠化400公里。繼續抓好國家重點公益林、“三北”四期、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和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的源頭治理。
(三)突出特色工業發展和園區建設,認真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全面啟動實施區域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積極發展能源化工工業,加快發展以太陽能、風能利用為主的新能源和以煤炭、火電等為主的傳統能源;積極搞活以玉米淀粉精深加工為主的生物化工,拉長延伸以石灰石精深加工為主的精細化工,培育和壯大醫藥化工。強力推進食品工業,突出發展葡萄酒釀造業,大力發展釀造、面粉加工、肉類屠宰、休閑食品等農產品加工業,加快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群。加快“兩園六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繼續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管理和行政問責制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工業“三廢”綜合治理,確保“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全面完成。
(四)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重點抓好100萬畝大田高效節水技術的推廣,力爭在建設100萬畝玉米、100萬畝瓜菜、100萬頭肉牛、100萬畝林果藥基地上取得突破,不斷擴大優勢農產品生產規模。統籌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深入實施促農增收“六大行動”,加大財政、信貸支持和項目整合力度,著力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條件。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大勞務輸出,確保全年輸出勞動力3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5.65億元。繼續推進扶貧開發,爭取實施整村推進項目16個,完成生態移民2萬人,當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6萬人。
(五)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充分發揮城市建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高標準規劃建設城市西片區。啟動建設武威大劇院、體育館、博物館和北一環西路等重點項目。加強城區道路、配套管網、垃圾和污水處理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和通道經濟,建成一批交易、運銷、冷藏、倉儲項目,把武威打造成河西重要的商貿物流集散中心。繼續加快農村“雙百市場”工程建設,改造一批縣鄉農貿市場,建立農產品直接采購基地,促進農產品銷售。以旅游文化業為龍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物業管理、中介服務、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積極引導住房等各類消費和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六)高度重視和改善民生,認真辦好為民承諾的實事。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認真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確保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000人。認真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確保就業率達到85%以上。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部分優撫對象待遇水平,不斷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制度,加大對弱勢群體和受災群眾的社會救助。加快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問題,認真落實省、市確定的為民承諾的實事。
(七)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積極推進平安武威建設。認真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切實開展產學研聯合。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全面落實計劃生育各項政策措施,積極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積極爭取藏區專項、少數民族專項、牧區專項資金,促進民族地區繁榮發展。大力推進依法治市進程,推進平安武威建設。
(八)認真做好規劃編制工作,不斷完善和創新體制機制。全力做好全市“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二期規劃和各類專題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力爭使更多的項目進入省級規劃。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監管,規范非稅收入和債務管理。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大與新疆和酒泉、嘉峪關等地的協作,促進金武經濟一體化的建設。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行政審批事項,規范行政審批行為。全面公開政府信息,積極推行電子政務。認真實施市縣政府部門機構改革方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胡衛東 陳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