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0-09-03
- 來源:甘肅日報
近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下稱《決定》)。記者對此專訪了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就《決定》涉及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解讀。
順應實踐發展亟須
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和重要制度設計,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舉措。”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表示,省委、省政府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高度重視,2018年10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支持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依法保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法治甘肅建設。
該負責人表示,甘肅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歷經兩年的試點和三年的全面開展,從“消滅空白”實現基層檢察院辦案全覆蓋,到“以點帶面”,再到“應治盡治”、發現一件辦理一件,全力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決定》是我省首部檢察公益訴訟類省級地方性法規,以專項立法形式為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創新發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是對檢察公益訴訟這項新型司法制度框架體系的有益補充,開啟了甘肅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新篇章。
“近年來,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在探索實踐中積累了一些好經驗好做法,同時,檢察公益訴訟制度作為一項新型的、發展探索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目前所依據的法律基礎大多是原則性規定,致使司法實踐中一些具體問題難以解決。”該負責人說,為此,亟須在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地方性法規對形成的經驗做法深入總結提煉,以法規形式固化;對存在的體制機制等制約性問題,明確解決方式,細化規范檢察公益訴訟工作。
明確職責匯集合力
實現雙贏多贏共贏
“《決定》注重把握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把握上位法依據、把握法規屬性、把握檢察公益范疇、把握甘肅特色特點的‘五個原則’,用‘五個堅持’從法治思維、依法監督、依法審理、依法行政、依法支持等方面,分五個部分就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意義、檢察機關的職責、審判機關的職責、行政機關的義務、相關機關的配合支持作出了規定。”該負責人表示,以檢察機關的職責為例,《決定》在全面分析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新形勢新任務,總結提煉近年來檢察公益訴訟實踐做法的基礎上,在地方立法范疇內對于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作出全面規定,從受案范圍、線索信息共享、調查核實、檢察建議剛性、公益損害預防、受損公益修復,以及協作配合機制、財政配套保障、機構隊伍建設、形成公益保護合力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保障,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提出了更高標準、更高要求,有效破解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檢察公益訴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有關方面積極配合、通力協作。”該負責人表示,《決定》明確規范了檢察機關與行政、監察、審判機關的協作配合機制。特別是在堅持依法支持部分,要求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應當加強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支持,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有效保障,監察機關應當密切與檢察機關的協作配合,公安機關應當與檢察機關協商建立線索雙向移送及辦案協作機制,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完善公益訴訟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形成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整體合力。這充分彰顯了以法治思維引領全省各級各部門、全社會共同保護公益的“雙贏多贏共贏”理念。
立足甘肅省情實際
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
“在公益訴訟實踐中,我們了解到人大代表和社會公眾普遍希望檢察機關能夠依法適當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對社會公眾關心關注的損害公益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保護。”該負責人表示,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是完善國家和社會治理之需,更是“民有所呼、檢有所應”的現實需要。
“在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實踐中,檢察機關一直在積極探索新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辦理。”該負責人舉例作了說明:針對文物保護工作實踐中對侵權行為“無人起訴”的問題,省檢察院聯合省文物局,在全省開展為期一年的國有文物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運用磋商、檢察建議等多種方式促進問題解決。“這些積極有效的探索,為《決定》授權新領域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提供了鮮活的實踐依據。”該負責人說,《決定》除明確檢察機關要依法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英烈保護等法定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外,還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明確要求檢察機關應當積極穩妥拓展檢察公益訴訟范圍,探索辦理安全生產、網絡侵害、鄉村振興、扶貧攻堅,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等新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
針對公益訴訟案件判決生效后,當事人繳納的公益損害賠償金無處安放,無法有效監管、統籌使用的問題,《決定》積極借鑒了天水市麥積區、酒泉市肅北縣等一些縣區通過財政部門建立專門賬戶對資金進行監管使用的經驗做法,明確要求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有效保障,建立公益訴訟賠償金專項賬戶,確保依法用于公益賠償、修復和保護等事項。
在訴前檢察建議送達方式規定方面,《決定》積極借鑒地方檢察機關行之有效的典型做法,明確檢察建議可以采取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公開宣告、公告等方式送達,檢察建議的宣告送達可以在檢察機關、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機關進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該負責人表示,《決定》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全省各級檢察機關將認真學習貫徹《決定》,切實擔負起政治責任和法治責任,依法辦好五大領域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積極穩妥地探索辦理新領域案件,加大宣傳力度,推動形成全社會參與、支持公益保護的濃厚氛圍。(記者張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