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7-25
- 來源:奔流新聞
巨大屏幕上數據躍動,天然氣管網壓力實時顯示,設備狀態自動預警,精準監測著天然氣從氣態到液態的蛻變……7月23日,“奔流城市計劃——傳奇的武威”探訪團走進投產剛滿月的巨融(甘肅)新能源有限公司,探秘這條新啟動的“綠色能源動脈”從無到有的開拓之路。
綠色引擎啟動,填補區域能源空白
在古浪LNG(液化天然氣)項目中控室,記者見證了這條日產120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的生產線全速運轉的全過程。作為河西走廊清潔能源體系的重要拼圖,這座一期年產能達30萬噸LNG的現代化工廠,不僅填補了武威市大型液化天然氣項目的空白,更成為驅動區域綠色轉型的新動能。
回溯巨融能源的發展歷程,從2010年7月伊寧市巴彥岱巨融加油站項目啟動,到2020年11月巴州工廠投產并完成首批產品交付,巨融在能源領域持續深耕,一步一個腳印拓展業務版圖。2024年3月,甘肅武威迎來綠色新能源產業新里程碑——甘肅巨融能源古浪項目開工奠基,開啟了其在武威的發展新篇章。
這個總投資15.07億元的項目,占地300畝,采用國際領先的液化工藝及智能化控制系統,著力打造LNG“產、運、銷、儲”全產業鏈。目前投產的一期工程日處理天然氣達120萬立方米,年產LNG?30萬噸,全部建成后,年產能將躍升至75萬噸,成為河西走廊地區重要的綠色能源保障基地。
智能科技賦能,生產管理高效透明
走進廠區中控室,巨大屏幕上清晰展示著全廠生產數據與實時監控畫面。工藝工程師俞延棟介紹,“每一臺電腦負責不同工作,涵蓋監控系統、生產工藝檢測、生產流程監測等,我們已經全面實現數據化、信息化、智能化。”遍布廠區的監控設備與人員佩戴的實時定位工牌,讓生產過程透明可控,安全管理與調度效率顯著提升。
智能化的生產模式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降低了能源損耗,契合綠色發展理念,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反哺家鄉,人才回流助力發展
項目投產不僅推動了清潔能源的發展,還帶來了人才返鄉潮和大量就業機遇。生產經理衛鵬感慨:“我之前在新疆的能源國企工作,聽到家鄉也建設了現代化能源產業,就毅然決然回來了。畢竟在自己家門口,離家人也近。”巨融能源一期項目近200名員工,本地人占比高達98%,其中許多都是從新疆返回的技術人才。“建設家鄉,也陪伴家人,他們也是返鄉人員。”衛鵬指著中控臺前專注工作的身影說道。
人才的回流為企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也為當地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干,進一步推動了產業與地方的深度融合。企業發展也反哺當地經濟發展。據介紹,項目一期達產后年產值12.5億元,年納稅6000萬元,提供就業200余個。待三期全部建成,預計年產值突破40億元,年納稅約3億元,吸納就業800余人。
政企協同共進,優質營商環境護航
項目的快速落地,離不開政企同心的合力。作為古浪縣依托西氣東輸氣源優勢引進的重點項目,從洽談初期到建成投產,當地政府始終靠前服務。
2024年8月,古浪縣設立招商項目代辦服務中心,主要承擔項目前期手續全程代辦、各項惠企政策落實、水電等生產要素保障等。構建“工業集中區管委會統籌協調、職能部門服務下沉、代辦中心全程代辦”三級聯動機制,實現涉企服務“一窗受理、集成辦理”。18個涉企部門明確1名副職擔任服務專員,其中自然資源、住建、生態環境、應急局、司法局、稅務局6個重點部門實行副局長輪流掛職擔任代辦中心主任,全面推行“首問負責、限時辦結”服務承諾,從運行機制上促使職能部門權限下沉、服務下沉,從“找我辦事”變為“主動服務”。
“能源企業審批流程非常復雜,但古浪縣委縣政府給我們打開了‘綠色通道’,優先審批,從項目備案到用地規劃,從融資協調到用工保障,全程幫辦代辦。”衛鵬說,設備調試階段,縣應急局、市場監管局組成聯合督導組多輪“體檢”,供電公司專項小組24小時值守保電,“這種全周期服務,讓我們得以快速完成一期建設并投產。”從項目破土動工到建成投產,政府與企業緊密配合,解決了建設過程中的一系列難題。“這就是優質營商環境滋養著企業成長的典型案例。”
如今,巨融能源已經開始滿負荷運轉,一輛輛槽車正源源不斷地向周邊供氣,滿足了河西走廊綠色交通及周邊區域清潔能源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更將承擔儲氣調峰功能,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為武威乃至整個河西走廊注入強勁的綠色新動能,助力區域在綠色發展之路上大步邁進。
文·圖丨奔流新聞記者?張秀蕓?實習生?李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