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9-18
- 來源:平涼日報
□記者?郭佳玥?文/圖
秋日的晨光灑在崆峒區的萬畝果園上,紅彤彤的蘋果壓彎了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果香。采摘的果農們穿梭其間,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9月15日,記者走訪了崆峒區多個蘋果種植基地和專業合作社,探尋小蘋果如何成為帶動農民增收、推動產業升級的“致富果”。
在甘肅吉美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分選車間里,一條自動化分選線已經安裝完畢。“這是我們引進的國內最先進的綠萌蘋果分選系統,每天能分選80噸蘋果。”公司副總經理陳衛衛指著設備介紹道,“這套系統可以根據蘋果的大小、色澤、糖度等進行精準分選,實現優質優價。”
在分選車間的隔壁,是一座冷鏈倉儲庫。“這個冷鏈倉儲庫容量達1萬噸,采用德國比澤爾全變頻氟制冷系統,可以精準控制溫度和濕度,確保蘋果保持最新鮮的狀態。”陳衛衛說,“有了這個冷庫,我們可以實現錯峰銷售,避開上市高峰期,提高果農收益。”
吉美果業的現代化設施不僅能提升蘋果附加值,更將成為當地就業的重要平臺,帶動周邊群眾在家門口務工。
據了解,該公司基地正式運營后,將重點解決農產品流通鏈條中最復雜、最薄弱的“最前一公里”,通過完善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設施節點布局、服務網絡和支撐體系,暢通農產品冷鏈運輸渠道。建立集農產品“采、裝、運、存、銷”和信息溝通等為一體的產業服務模式,幫助農民打通農產品銷售“綠色通道”。
此外,基地還將為園區商戶提供金融及購銷代理服務,協助外來客商高效完成收購業務,進一步完善崆峒區農產品產業鏈,增強農戶種植信心,穩固種植規模,提高農民收入。
“這個基地不僅僅是一個物流樞紐,更是連接農戶與市場的橋梁,是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我們相信,通過這個基地的建設運營,崆峒區的蘋果產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崆峒區林草局工程師魏小軍說。
在綠源堡果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460畝果園里,防雹網如同給蘋果撐起的“保護傘”,水肥一體化設施正在精準灌溉。
“我們搭建了防雹網、水肥一體化系統,有效提高了蘋果產量。”合作社負責人高興良說,“合作社吸納了周邊60多戶農戶,既提供就業崗位,又指導種植技術。”
合作社成員王大爺正在果園里忙碌。“我家的10畝果園都加入了合作社,每年能多收入2萬多元。”他笑著說,“還有防雹網,再也不用擔心冰雹了。”
來到索羅鄉胡洼村,果品種植大戶張建紅正在指導村民修剪果樹。“2014年我栽了30畝喬化果園,效益不錯。今年又新報了100畝矮化密植果園項目。”他說,“我希望全村人都把蘋果種起來,共同致富。”
張建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畝產5000斤,每斤均價4.4元,一畝地就能收入2萬多元。“我雇了8個長期工,忙時還要再請20多個臨時工,都是本村人。”
同鄉的東白村種植大戶張雄也有24畝矮化果園。“畝產五六千斤,一畝地能收入1萬多元。”他說,“我還安裝了30個驅鳥器,保護蘋果不受損失。”
近年來,崆峒區遵循“穩面積、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的發展定位,秉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發展思路,在布局上,以“靜寧蘋果”為產業基石,協同發展特色干果及其他應季鮮果,著力打造川區優質鮮食時令鮮果生產區、塬區鮮食蘋果生產區及干果生產適生區,全力構建多元互補的優質果品產業鏈發展格局。成功培育3家鏈主企業,建成12處標準化示范園,規模以上果品種植戶超過1500戶,打造“崆峒蘋果”區域公用品牌,以及“富美怡”“國豐農業”“香蓮塬”等8個果產業單品品牌。截至目前,全區果樹經濟林面積達10.5萬畝,果品總產量7.2萬噸,其中蘋果種植面積2.76萬畝,產量3.9萬噸。
崆峒區的蘋果產業,正通過現代化分選線和冷鏈倉儲庫的建設,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產業的轉型升級。小小的蘋果,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味蕾,更成為帶動農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