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9-23
- 來源:蘭州新區報
蘭州新區報記者?唐學仁
金秋時節,盛會相約。
9月22日起,全國媒體大咖齊聚蘭州新區,共赴2025(第八屆)甘肅媒體融合創新與發展論壇,共謀融合發展新篇章。
這座屹立于絲綢之路黃金段的現代化新城,正以蓬勃的發展活力與開放的創新姿態,與媒體融合發展結伴同行,攜手共赴一場思想與實踐深度融合的盛宴。
作為向西開放的戰略支點、多元生態的創新沃土,蘭州新區不僅以產城融合的智慧繪制發展藍圖,更以包容開放的胸襟,書寫著宜業宜居、融通世界的現代傳奇。
此次盛會,既是媒體與新城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更是創新與發展交相輝映的時代見證。
向西開放的戰略支點
作為國務院批復的全國第五個、西北地區第一個國家級新區,這片土地被歷史選中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平凡。
地處蘭州、西寧、銀川三個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的幾何中心,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節點,蘭州新區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肩負著引領西北地區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
獲批國家級新區十三年來,從“規劃藍圖”到“現實畫卷”,蘭州新區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智慧,探索出了一條西部欠發達地區建設國家級新區的新路子。
在這里,國家賦予的“極、地、臺、區”戰略定位正逐步變成現實——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
以超越時代的眼光,新區人在這片土地上勾勒共建“一帶一路”的現代新城。包容開放、產城融合的空間格局巧妙布局,產業發展、對外開放、改革創新、城市建設四大使命交融并進。蘭州新區如同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人才、資本、科技在這里匯聚碰撞,成為輻射甘肅、帶動西北的重要增長極。
多元生態的創新沃土
作為國家級新區,改革創新是蘭州新區的使命所在。
近年來,蘭州新區打造“管理效率最高、服務水平最優、運營成本最低”的營商環境,推行“承諾制、零收費、信息化、代辦制”改革,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三分之二以上。新區政務服務大廳里,企業開辦實現“一日辦結”,工程項目審批“一網通辦”,納稅服務“全程網上辦”成為“新事心辦”服務品牌的生動實踐。
創新新區,孕育著無限可能。在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里,院士團隊正調試伽馬探測器;博睿重裝的車間內,與院士合作研發的泥漿泵樣機即將下線;寶武碳材料研究院的反應釜中,新型負極材料正經歷高溫淬煉……183個創新平臺如同繁星,照亮了新區綠色化工、新能源等產業的升級之路。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孵化器、加速器組成全鏈條培育體系,讓創業夢想在這片沃土上開花結果。
數據最具說服力:蘭州新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8%,百余種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替代進口,醫用重離子加速器、15000米半潛式海洋平臺鉆井包、3.5微米銅箔、超高溫釷基熔鹽泵等一批產品和技術世界一流。在蘭州新區,企業與科研院所緊密合作,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暢通,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蘭州新區包容開放的氣度也吸引著各方英才聚集。來自五湖四海的創業者在這里追逐夢想,不同文化人群在這里交流交融。新城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讓每個奮斗者都能找到歸屬感。
金融創新更是活力涌動。近年來,蘭州新區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科技創新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向重點產業和創新創業領域。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結出豐碩成果,發行西北首單綠色債券,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在蘭州新區,人才與創新深度融合下的“雙向奔赴”構建了科技創新生態圈。以政策為帆、平臺為舟,新區為人才搭建起了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而人才則以智慧為筆、創新為墨,在這片熱土上書寫著產業升級與技術突破的答卷,共同孕育著新質生產力的無限可能。
融合發展的產業之城
在蘭州新區,產業脈搏的強勁跳動快速而有序。綠色化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比鄰而居,實現“隔墻供應”;裝備制造園區內,一個個“新區智造”走向世界;生物醫藥基地里,科技創新不斷突破……更令人驚嘆的是,大數據產業在這里異軍突起,絲綢之路信息港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運營,讓西部內陸站上了數字經濟的風口浪尖。
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蔚然成勢。蘭石集團、寶武集團等龍頭企業入駐,打造從研發設計到制造服務的高端裝備產業鏈。在蘭石集團重型裝備車間,工人們正在為國家重點項目制造核心設備,這些“大國重器”將應用于能源、化工、軍工等領域。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也亮點紛呈。甘肅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蘭州格瑞芬碳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的集聚,不僅推動了銅箔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電池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相關產業的興起。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延伸,新區正逐步構建起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生態,從原材料生產到終端產品制造,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生物醫藥產業茁壯成長。新區依托隴藥發展優勢,打造西部生物醫藥高地。在生物醫藥產業園,科研人員正在實驗室里潛心鉆研,傳統中醫藥從守正傳承到現代化創新,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技術,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大數據產業乘“云”而上。新區搶抓“東數西算”機遇,建成大數據產業園,數千臺服務器晝夜不停地運轉,海量數據在這里存儲、計算、傳輸,為千里之外的企業提供云計算服務。
現代農業煥發新生。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里,番茄、草莓、彩椒等果蔬通過無土栽培茁壯成長,全程智能溫控、水肥一體化,實現了“四季有鮮果,月月可采摘”。
十三年來,蘭州新區堅持創新鏈和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打造產城融合的創新生態,新區累計引進優質項目1300多個、總投資6100億元,全面構建“2+4+X+N”現代產業體系,著力釋放優勢能源資源潛力,以鏈式思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宜業宜居的生態家園
蘭州新區的城市建設,是一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史詩。
近年來,新區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打造了由濕地公園、城市綠廊組成的生態系統。蘭州新區創新實施“生態修復治理+現代農業+優質林草業+城鎮發展”模式,完成造林綠化21萬畝,城市綠化率從不足5%提高到36%,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達95.1%。漫步新區,現代化建筑與生態景觀相映成趣,工作與生活從容切換,產業區與城市功能區有機融合,實現了“人在城中、城在園中”的宜居夢想。
蘭州新區的城市建設不僅注重“硬件”提升,更在“軟件”上下足功夫。優質教育、醫療資源聚集,文化場館、商業綜合體相繼落地。放眼望去,300平方公里核心區基礎設施全面配套,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中蘭客專等重大工程強化樞紐地位;建成學校超百所、各類醫療機構床位2200余張。瑞嶺國際等商圈繁榮熱鬧,人來人往,充滿著生活的氣息。“15分鐘便民圈”全面構建,居民生活更加便捷,無論是購物、就醫還是休閑娛樂,都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滿足。
融通世界的絲路新城
作為內陸的國家級新區,開放是蘭州新區與生俱來的基因。這里擁有西北地區最特殊優惠的政策體系,綜合保稅區、航空港、鐵路口岸等開放平臺功能不斷完善,打造了立體化開放通道。
中歐班列從這里呼嘯西行,將“新區制造”運往亞歐大陸;進口商品從這里分發全國,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新區積極融入國際產業鏈、創新鏈,與全球市場深度互動,成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先行者。
蘭州新區充分發揮“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定位優勢,構建起“陸空聯動、東西互濟”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綜合保稅區、國際航空港、鐵路口岸、國際通信數據專用通道形成立體化開放平臺,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貿易往來,從內陸腹地成功轉型為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隨著一列列中歐班列滿載“新區造”駛向中亞、歐洲,蘭州新區開放平臺疊加發力,改革活力與開放動能澎湃激蕩。
十三年耕耘,平地起新城。蘭州新區經濟總量高速增長,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改革開放不斷突破,成為西北地區發展速度最快、最具潛力的地區之一。
但蘭州新區的雄心不止于此。面向未來,這里將成為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改革開放新高地、經濟發展新引擎、宜居宜業新典范。一座更具競爭力,更具創新活力,更具人文魅力,更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現代化新城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