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6-11
- 來源:甘肅省水利廳網站
初夏的疏勒河畔,粼粼波光映照著河岸的樹林,幾只白鷺掠過水面,一位正在河邊散步的西湖鎮村民介紹道:“多年以前這里經常堆著秸稈垃圾,人走到附近味道很大。”他指著澄澈的河道感慨,“現在不但水清了,鄉里還經常宣傳護河知識,大家看到垃圾都會馬上給村級河長反應,村上會組織人員進行清理,環境比以前好了很多。”
在西湖鎮城北村,昔日的河湖“四亂”易發問題已悄然改變。河岸醒目位置矗立的“河長公示牌”,清晰標注著各級河長、管護目標及監督電話。城北村村級河長李巖兵介紹到:“縣里每月反饋巡河情況以及發現的‘四亂’問題,村上就會組織保潔員盡快整改,效率很高。”李巖兵邊說邊展示手機里的巡河記錄,他說:“今年以來,我已經巡河69次,主動發現并清理垃圾3次,清理整改縣級反饋的垃圾問題2次,所以河道現在很干凈。”
河湖管護需要“鐵腳板”,更離不開“智慧眼”。在智慧河湖監控中心,電子大屏實時跳動著全縣河道監控畫面。縣河長辦工作人員魏全明介紹到:“通過整合河道、水庫視頻監控、和無人機巡查,今年已動態清零20余處“四亂”問題。更值得關注的是“河長+警長+檢察長”聯動機制,彌補了水利部門單打獨斗的力量不足問題,建立起了“查辦一案、規范一方”的長效監管模式。”
行走在疏勒河畔,呈現的不僅是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更有一套精密運轉的治理體系在保駕護航。從每月提醒的壓力傳導到智慧平臺的科技賦能,從三級河長的網格化管理到全民參與的共治格局,這套融合制度剛性、技術效能與民心所向的治理密碼,正讓河湖長制從政府“獨角戲”蛻變為全民"大合唱",在瓜州大地上書寫著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撰寫人:蘇登貴、蔣曉蓉? 審核人:栗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