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8-20
- 點擊:1425
- 來源:甘肅日報
沈興國
突出樞紐特色,強化樞紐支撐,打造綠色樞紐。
甘肅地處絲綢之路重要區段,區位優勢明顯,具有發展樞紐經濟得天獨厚的優勢。當前,我們要立足亞歐大陸橋西通道中心區位,下大功夫強弱項、補短板、樹品牌,做最經濟、最快捷的綠色樞紐,以樞紐聚產業,以產業強樞紐,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融入全國新發展格局,推進我省“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
精準發力,突出樞紐特色。做優中吉烏多式聯運國際物流示范工程。去年以來,因疫情影響,航空物流受限,溫州、義烏、深圳多地輸出的日用百貨、電器等在甘肅國際陸港物流中心(蘭州)集中,通過多式聯運經新疆口岸出口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已形成我省成熟穩定的中吉烏國際物流班線,成為我省向西開放的特色和亮點。我省應抓住機遇,不斷加快完善樞紐現代化物流倉儲設施和服務功能,推行“單一窗口+出口信用保險+物流”模式,提高通關效率,建設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市場體系,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積極爭取海關總署加快審批甘肅申建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進口藥品口岸,推進蘭州市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及早申請獲批市場貿易采購試點城市,擴大過境轉口貿易。對內要加強與廣東、浙江等省份的頭部物流、貨代企業的聯系,大力承接溫州、義烏、深圳商品物流轉移和東部外向型產業及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對外重點引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蘭州建立零擔貨物采購中心和商品分撥中心,建設海外倉,提升與周邊省區合作開行中歐班列的貨物集散和歸集能力,擴大海產品、木材、糧食、礦產品等回程國際貨運班列,吸引國內外企業在甘肅建立出口“一帶一路”產品的集散、分撥、中轉、銷售、結算中心,讓“過路水”生利,建“蓄水池”聚財。
數字賦能,強化樞紐支撐。搶抓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甘肅樞紐節點建設機遇,持續推進數字經濟“東數西算”工程,加強甘肅與中亞西亞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統一國際貿易信息交換標準,并依托絲綢之路信息港“如意之鏈”,建設商貿物流供應鏈大數據平臺和管理服務系統,建設跨境貿易云服務平臺,實現物流運輸、配載跟蹤、追溯庫存、監控數據分析、信用評價全程信息化,構建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物流參與主體間的信任關系,消除向西開放的數字鴻溝。同時,加大數據信息產業發展專項對我省石化、冶金、有色金屬、建材、裝備制造、農副產品加工、物流等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三化”改造提升的支持力度,建設一批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圍繞面向中亞西亞出口的產業和產品比較優勢,促進甘肅石化產業延鏈、有色冶金補鏈、裝備制造強鏈,實現東西雙向開發中數字經濟與產業經濟深度融合。運用數字技術和數字工具建立線上線下融合、境內境外聯動的營銷體系,培育農副產品和中藥材加工出口產業鏈條,培育靶向型出口產品和出口導向性產業鏈“鏈主”。依托蘭州新區大數據產業園,以“互聯網+”“大數據+”“智慧+”等新業態聚集,拓展東盟與中亞西亞之間雙向大數據增值業務產業鏈條。
緊盯“雙碳”,打造綠色樞紐。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早下好先手棋,加快樞紐發展方式轉變,打造向西開放的綠色樞紐。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在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著力建設綠色樞紐制高點。蘭州環境能源交易中心作為與國內國際機構合作制定“絲路碳”國家標準的第一起草人和發布者,在國內擁有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國際戰略合作資源等方面的領先優勢,應大力支持其成立“絲綢之路”國際碳交易中心,積極對接綠色“絲綢之路”上的國際碳交易市場。在制定和發布“絲路碳”國家標準中,統籌考慮我省國家三大樞紐戰略定位,指導我省外貿出口導向型產業,以及航空、鐵路、公路口岸、綜合保稅區、物流園區、倉儲基地、農產品加工等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科學謀劃樞紐發展綠色低碳項目庫,率先探索一整套領先的智慧、綠色物流解決方案,探索建立統一的甘肅“絲綢之路”物流標準。當前,要加大物流園區循環化改造力度,積極發展“集裝箱碼頭+鐵路運輸+新能源車”運輸方式,推廣環保包材、綠色回收、綠色倉儲,實現貨物包裝和物流器具綠色化、減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