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9-19
- 來源:張掖日報
李?惠?郭?浩?張富雄
“秋風起,魚兒肥”,又到了吃“水貨”的好時候。中秋節前后,很多魚類陸續進入肥美期,此時魚肉鮮美細嫩,最宜入口。近年來,臨澤縣通過大力發展冷水養殖,特別是鱒魚和鱘魚,不僅豐富了當地的水產品市場,也為農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成鄉村振興的重要推手。
在新華鎮大寨村紅衛泉河漁夫山莊,一排排整齊的養殖魚池內,金鱒魚和虹鱒魚在清澈見底的泉水中自由穿梭,宛如一幅流動的水墨畫。隨著飼料撒入,魚群躍出水面,爭相覓食,濺起片片水花,現場熱鬧非凡。“這里水質好,富含礦物質,特別適合冷水魚生長。”紅衛泉河漁夫山莊經理宋小玲介紹。紅衛泉河位于大寨村北端,地勢低洼,常年有地下泉水涌出,地下水資源豐富且水溫穩定,是飼養冷水魚的最佳選擇。“我們主要養殖金鱒、虹鱒等品種,一年四季產量穩定、銷售量也穩定。”宋小玲滿臉自豪。
“冷水魚養殖需要精細管理,尤其是錯峰養殖策略。大小魚要分開養,確保每條魚都能得到最佳的生長環境。我們的魚主要銷往甘肅、青海各市州的水產部,一年能賣出4萬到5萬公斤左右,本地以餐飲和農家樂為主。”宋小玲介紹,除了養魚以外,還進行魚苗繁育,整個養殖場總收入約250萬元。
如果說鱒魚養殖是臨澤縣水產養殖的“常規軍”,那么鱘魚養殖則是這里的“特種兵”。作為張掖地區唯一一家養殖鱘魚的基地,臨澤鳳凰漁場以其獨特的養殖方式和優質的產品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我們養殖的鱘魚不僅品種純正,而且肉質鮮美,營養價值極高。”鳳凰漁場經理魯德明介紹。臨澤縣水質清澈、水溫恒定,冷水養殖方式非常適合鱘魚生長。養殖過程中,嚴格按照科學方法進行飼養管理,建設大小魚池36個,并依據魚的大小,放養在不同水深的池中,確保每一條鱘魚健康成長。
“鱘魚對水質的要求極高,必須保持水質清潔和穩定。”魯德明表示,通過定期檢測水質、調整養殖密度、科學投喂等措施,為鱘魚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此外,利用先進的養殖技術,提高鱘魚生長速度和品質,讓鱘魚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談及產量和收入,魯德明難掩喜悅之情:“今年4月,我們投放了劉家峽水庫的4萬尾優質苗種,5月開始,通過零售和批發方式,銷往甘肅周邊的水產市場,今年產量預計有5000多公斤,收入可達20余萬元。”
近年來,臨澤縣充分挖掘富鍶水資源優勢,實施設施化水產養殖等項目,每年培育苗種70多萬尾,產量35萬公斤,產值2000萬元。同時,大力培育產業發展新亮點,建成古寨富鍶螃蟹養殖基地、白寨望水軒冷水魚養殖基地、化音磨溝冷水魚養殖基地等特色水產養殖基地6個,年投放蝦、蟹、魚等各類苗種1500萬尾,年產水產品1000噸,產值達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