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1-07
- 來源:甘肅日報
孫文鵬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提出,“推動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于我省而言,積極規劃好發展好都市圈,將為甘肅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推動甘肅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明確各都市圈的定位與發展目標,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驅動發展,根據各自的不同特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優化產業布局與促進產業升級,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與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強區域合作與協同發展,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打造甘肅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和增長點。
明確都市圈定位與發展目標。蘭州都市圈的定位是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交通樞紐和科技創新中心;目標是提升蘭州與蘭州新區的經濟一體化水平,形成具有強大輻射帶動能力的核心經濟圈。酒嘉都市圈的定位是資源型工業與鋼鐵生產基地的協同發展區;目標是加強酒泉與嘉峪關之間的產業合作與資源共享,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天水都市圈的定位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和隴東南地區的交通樞紐;目標是發揮天水市的地理優勢和歷史文化底蘊,推動文化旅游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慶平都市圈的定位是農業、能源與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區;目標是利用慶陽和平涼的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清潔能源和旅游業,推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驅動發展。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激發市場活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制定和完善支持都市圈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加強政策宣傳和解讀,確保政策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交通設施方面,加快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道為主體的綜合交通網絡,提升都市圈內部及與外部的交通便捷性和通達性,推動都市圈內部城市之間的公共交通一體化,實現無縫換乘和便捷出行。能源設施方面,加強電網、油氣管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推動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水利設施方面,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和防洪排澇能力,推動跨區域水資源調配和共享,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
優化產業布局與協同發展。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提高產業附加值和競爭力。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依托產業園區和開發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和配套,提升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加強都市圈內部城市之間的產業合作和資源共享,實現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推動各都市圈與其他省份和地區的產業合作和交流,拓展發展空間和合作領域。
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與城鄉融合發展。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和邊遠地區延伸,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一體化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家、大學生等返鄉創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加強區域合作與協同發展。加強都市圈內部合作,建立都市圈合作機制,推動各都市圈內部城市之間的產業合作、資源共享和交通互聯,形成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強各都市圈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形成合力,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打破行政壁壘,促進資源、人才和技術的自由流動。加強與其他地區的合作,積極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拓展發展空間和合作領域。推動跨區域合作:加強與其他省份和地區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
科技創新與人才支撐。建設創新平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平臺和研發機構。引進和培育人才,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加大對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引進力度。同時,加強本地人才的培養和選拔,為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推動產學研合作,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加強各都市圈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環境治理,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生態修復,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發展綠色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推廣循環經濟,在重點行業和企業推廣循環經濟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都市圈綠色城市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倡導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改善空氣質量、水質量和土壤環境;推動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減少環境污染。推動生態修復。加強生態修復和保護,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恢復力。
作者為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教授